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1846年一月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好吧,也不算大事,义升行原来的老板林阿钦被债主们放出来,坐船回广东。
本来,义升行虽然卖了,但资不抵债,至少有九十万以上的债没能还上,按照这时代的常例,林阿钦是不可能全须全尾地回去的。
正常来讲,林阿钦老家的产业都要被没收,甚至妻女都要被卖,但英国人不希望林阿钦的下场过于凄惨,以免今后再没有中国人敢帮他们做事;
赵大贵对林阿钦观感不佳,也不觉得收拾一个小喽啰有什么大用;
加上那些债主们也认为从林阿钦那里榨不出什么钱来,最多出口气,在收下斯塔克等人一些补偿后就同意放人。
林阿钦在上海这两年,原先只是带着数百元本钱过来的,后来在上海混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上海最大的垄断商人,享尽了荣华,但这一下又打回了原形。
要不是赵大贵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免了他的船票钱,又赠送一百银元的钱,他就是被放出来,恐怕都回不了广东去的。
大家其实知道义升行和大贵行的关系很不好,当初林阿钦可是联络吴健彰和洋人狠狠打压过赵大贵的。
因此,赵大贵这番作为博得了一片赞誉,大家都觉得赵大贵这人肚量很大,是个难得的好人。
林阿钦回去的时候,赵大贵甚至亲自到码头,送他商船离去,倒把虚伪的一套戏码演足了。
吴健彰和杨坊也不知道想什么,也到码头送林阿钦回去,等他上船走了之后,还拉着赵大贵到附近茶楼喝茶,很是唏嘘了一番。
从此之后,上海的买办界就是他们三人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不过,赵大贵一提起三足鼎立的话,其他两人拼命摇手,说赵大贵为人仗义,此番救市等于救人无数,以后他们两个肯定要跟着赵大贵行事的。
杨坊也罢了,跟赵大贵年龄差不多,而且生意一直在两人之下,吴健彰五十多岁的人说这话,就有些恶心了。
赵大贵也没有趾高气扬,跟两人客气了一番,心里却很清醒,吴健彰财力雄厚,此番只是折损点元气而已;杨坊有怡和做后台,此番损失也不大,真以为自己虎躯一震,将两人收为小弟,以后有的是吃亏的时候。
不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两人会在商界发出与赵大贵完全相同的声音,上海的其他数十名买办自然也不会跟他们三个巨头对着干,就是说在一两年内,上海的买办和买办行将以大贵商行马首为瞻。
这是原先的林阿钦也未能得到的待遇,如果合理利用,能获利无数。
接下来的几天,以赵大贵、吴健彰和杨坊为首,上海的买办们开始频繁聚会,商谈很多事情。
西方商人开的洋行商人们本来对此并不在意,等到发现生丝和茶叶等出口商品价格慢慢上浮,铜铁等进口商品呢价格却有所下浮,这才反应过来,这些买办是要联合起来逆天啊。
洋行也不是善茬,立即采用各种手段,洋行和买办行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此展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