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古德森当时许诺过,有朝一日格伦农需要资金,他会解囊相助的。打那以后,这两人成了密友。他们共享着美酒佳肴,漂亮女人和出版生意的油水。格伦农每年前往伦敦两到三次,古德森来美国大约是一年一回。
迈克,你多幸运啊,他暗暗地对自己说,一边欣赏着一个偶然形成圆环的烟圈在窗前飘荡。这时候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他的秘书走进来.
“开午间例会的人都到齐了。”她报告:“是不是叫他们进来?”
他点点头,随手将自己的座椅挪回桌子后面。
开这种编辑和高级撰稿人例会,对于格伦农来说,是他日常工作中最得意的时刻。杂志的计划在这时制定,文章的构思在这时提出和自由争沦.并且在这时,格伦农感到《曼哈顿》的男女雇员们异常亲密,简直可以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
主编哈里凯夫头一个走进门来.凯夫今年五十四岁,只比格伦农年长两岁,但看上去像是老一辈人了。他眼睛上乍一看像戴了一副绿色的眼罩,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他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肚子略略挺起,身高一米七二,弯曲的白发垂掩在耳朵上。
二十年前他和格伦农同在老《电讯晚报》当治安记者。从那以后几乎再没有分开过,当格伦农决定组建《曼哈顿》杂志的时候,凯夫是第一个被他邀请来入伙的人。现在,凯夫和会议的其他成员都已经围着格伦农的桌子旁就座了。
“在讨论正事之前,”格伦农向大家宣布。“我想提请各位注意,在今后几天之内你们将听到大量有关我们这个杂志的传闻。确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自以为可以挤进来,夺走咱们的指挥权。目前我还不能详加介绍,但我特别要提请你们每一位注意,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曾经有过危机,但局势已经转变。我眼下感到的唯一危机是下一周的封面,这要靠各位帮忙了。”
凯夫无需询问这一回被击退的是何许人。在这个杂志发展的过程中,他曾辅助格伦农渡过了若干次类似的危机。经常有什么人要挤进来,他们带着大量资金,以为搞好杂志新订季的扩大发行只是需要大把的钱。
凯夫是个通晓事理的人,他认为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格伦农。是格伦农带着新夫人的五百万美元和这份杂志的清晰蓝图开创了事业。从头一天起就立竿见影。格伦农是个天才的编辑,更重要的,他还是个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摸得清上中层纽约读者的兴趣所在。
格伦农将丑闻的揭露,闪烁其辞的报道,说东道西的专栏,政治内幕和谈论生活方式的文章都包罗在他的杂志内,使得《曼哈顿》出师即胜。其他城市的一些出版商都想效仿《曼哈顿》,但没有一家摸到发迹的路。
现在,十年过去了,《曼哈顿》已经兴旺发达起来,但仍然喷发着旺盛的朝气,它的版面上塞满了引人注目的广告,目标就是对着那些驾驶卡迪莱克斯高级轿车,以及去里约热内卢总是坐飞机头等舱的“华贵人物”。实际上,杂志的财政状况本来是异常巩固的,但是格伦农把利润集中起来,全部投进了新的发展项目。
他付给作者的稿酬全球最高,所用照片均用重金收买。不惜任何代价来保证《曼哈顿》实现自倡的宗旨:最佳效果便是最佳方案。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