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我这么说是因为秦楚关于汉中的纠纷其实在秦楚第二次大战,即蓝田会战中才达到**。秦楚第一次交战是在sx南部,秦国因为准备充分,大胜楚国,斩首八万,斩杀楚国主将屈匄,俘虏楚国贵族和高级官员达七十余人,然后秦国趁势拿下了汉中之地。在通常情况下,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可以使两国之间的冲突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平息,何况是这样一场大胜,同时秦国在胜利之余还需要考虑对新近征服的领土的管理。但对于楚国来说,这样一场大败不仅仅是再是君主面子上的难堪了,这是国家的耻辱,唤起的是民众的愤怒,很快实力雄厚的楚国再度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向秦国发起攻击。
“我认为这第二次战役是出乎秦国意料之外的,秦国认为在消灭楚国主力之后楚国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在这段空当时间里它可以迫使楚国和谈并完成在汉中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应对下一轮交锋。但秦国没有料到这段空当期如此之短,楚国如此迅速的集结了新的军队对其发动攻击。秦国在接下来的蓝田大战中准备不足,堪堪险胜,其中不乏运气成分。
“关于蓝田之战,不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记载十分简略,全部都是一笔带过,只说两军战于蓝田,秦国取胜。《秦本纪》中对于这场战役甚至没有记载。没有任何史料支持我的判断。人们所能看到的是秦军和往常一样又一次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出于理性。蓝田之战的经过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但是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蓝田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很奇怪两千年来的历史学家们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地名所提示的信息。
“我需要再次说到秦国的政治地理,秦国的政治中心在今天sx省的关中地区,其首都就在关中的咸阳,离现在的西安很近,关中地区是泾水、渭水等河流冲击而形成的平原,并无什么险要可守。秦国需要保证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安全,必须把其他各国的军队拒于关外。所谓‘关外’,对于抵御中原各国来说,就是函谷关之外,对于抵御楚国来说,就是武关之外。函谷关和武关地处险要,是秦国最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关口,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在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盛兴一时,所谓‘合纵’就是相对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国家,后来秦国独大之后便演变成六国联合抗秦的代名词;所谓‘连横’就是强国联合弱小的盟国打击其他那些不肯听话的国家,后来便演变成与秦国结盟的代名词。由于政治格局风云变换和利益的冲突,各国或纵或横,没有定局。但是确实在某几个时期形成过几个较为强大的合纵同盟,各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比如孟尝君田文、奉阳君李兑、信陵君魏无忌都曾率领合纵联军进攻讨伐秦国。但假如留心史料的话会发现自从秦孝公开始,没有任何一次进攻可以突破这两个关口进入关中地区对秦国实现真正的威胁。这两个关口就是秦国的生死线,秦**队可以撤退,可以丢失关外的土地,但到了这两个关口便不再后撤,必须誓死捍卫。
“秦楚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也不例外,是在武关之外的丹阳发生的,武关在今天的sx商洛,丹阳在武关之南,是楚国领土,楚国此役失利后,丹阳连同汉中被秦国夺取。
“但只要摊开地图的话就会惊讶的发现蓝田这个地方不一样,蓝田在关中地区,武关以北,不仅如此,蓝田距离秦国首都咸阳只有五十公里,大约百里的距离。事实上蓝田今天同样是xa市下属的一个县。楚国的这支军队实际上是战国时代唯一一支攻入关中地区并且威胁到秦国生存的诸侯军队。
“这支楚军之所以能够突破武关天堑,孤军悬入,直插秦国腹地,逼近秦都咸阳,做到其他军队所无法做到的事情,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其身负国耻家仇,义无反顾,一心同功,死不旋踵;另一个原因则是秦国在大胜之后放松警惕,低估了楚国的实力,从而准备不足。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并没有建立严格的常备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