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秀成和陈玉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国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后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战略部署也随之由守向攻的转变."‘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两次击破江南大营,连破清军营垒五十余座,数万清兵溃散,解放了江浙大部分地区,江南清军几乎全部瓦解".

    陈玉成,李秀成在战斗中所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杰出贡献,使得这个太平天国本以既将要沉落的局面又重现中兴之象.在这期间虽说他们和洪秀全之间并也不是那么的和谐,但这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骤,抹杀他们取得的功勋,李秀成封"忠王",陈玉成封"英王",双双走到一生的高峰点,虽然他们显得是那么的年轻(李秀成37岁,陈玉成23岁).

    双星分崩

    天京解围后,洪秀全组织第二次西征,"会攻武汉,援救安庆.陈玉成部走长江北岸刷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军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计划确定后,陈玉成既率北路军自天京渡江北上,11月进抵桐城西南桂东河,准备顺道解安庆之围,但不是很顺利,更听信英国参赞巴夏礼的谣言和英军的出面阻挠,停困在离武汉只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无果后率主力回援安庆之围.

    但此时的李秀成却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后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的带着一部分人进入皖南.在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又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而陈玉成在安庆的解围中在和湘军江南北主力一万多人主力展开了太平天国战史上空前激烈的一次会战后,由于缺少李秀成的配合,部队又缺少统一有效的指挥(当时前来增援的还有洪仁玕等的一部分军队),9月5日,湘军炸塌安庆北门城垣,突入城内,饿倒的一万六千余名太平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至后安庆失陷,陈玉成退守庐州,轻信叛徒的诡计遭擒,于1862年6月4日,二十五岁的陈玉成坚贞不屈就义于河南延津.

    1861年9月,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于12月攻克杭州后,醉心于建立经营苏杭地区,分封保存实力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而放弃了长江上游的战略部署.这期间虽然取得局部小胜不断,但这也是盲目的小胜,缺乏明确长远的计划.一方面想巩固苏杭地区抢占钱粮之地率军直指上海,犯下了过早和洋人产生直接矛盾的战略错误.一方面又难违洪秀全的命令,不得不一再回兵为天京解围.就在这样的南北奔波中,李秀成损失太平军将士数万人,损兵折将,锐气大伤.无奈之下又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清军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在遭到已经走火入魔的洪秀全拒绝后,只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抱必死殉国之决心坚守天京,直到最后的一天以四十一岁之躯殉国.

    <<太平天国通史>>指出:"李秀成在羽翼未丰之时,总是借助陈玉成兵团或者相互配合,而一旦等到掌握军权以后,李秀成坐大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确实李秀成是有愧于陈玉成的,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当时他手握重兵却拒绝救应,直接造成重镇安庆的丢失和最终造成了陈玉成的失败死亡.这虽然说是和天国末期的乱封王制度有关,但骨子里还是缺乏全局观念上的通盘考量,满足于固有领地以及对安庆的不够重视,将自我凌驾于大局上最后独自走向崩溃的结局实不是偶然.

    在这对年轻的"双子星"身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就连非常突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相似.都出生于广西滕县的贫穷家庭,文化不高,识字不多;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又练就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同样也因年轻而缺少稳重的老成,文化不高而大局观狭隘.谚语云:"一只老虎领导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老虎."在历史上不乏出身寒微,以野路子取胜的虎将,但要最终的功成名就却又无不是在更具有政治智慧的老虎领导下取得的.可惜的是李秀成,陈玉成这对老虎的领导者就是一只羊.虽然这不妨碍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谋取局部的每一次辉煌,但也是早就注定了他们结局的消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