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再忆往生,追溯前尘(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薛珩从端王府刚回楚王府不久,便听宣德帝传来消息,说是要让他们玄衣卫去搜集一份关于王氏和崔氏家族在太原和博陵一些罪证。

    薛珩当夜整装,带着玄衣卫的一众人等先往博陵去了。

    薛珩等人日夜兼程,终于在第四日的夜晚到达博陵,只是他们在途中经过一处荒原的时候,遭到了巨大的埋伏。

    对方人手众多,声势浩大,此次薛珩却只带了五百余人,对方的人手却是他们的四倍之多。

    毫无疑问,对方势必要置他们于死地。

    夜风忽起,凛冽寒意扑面而来,刺得人难以睁眼。

    对方放出的箭矢被势头愈来愈大的风扰了准头,偏离目标,呜呜风声,咻咻箭声,阵阵杀声……交织出一曲似来自地狱的悲歌。

    这场突然而来的风,有人欢喜有人忧。

    “谁给的你们命令停下?继续放箭?”身着黑色劲装首领挥手一令,护卫再次张弓拉弦。

    万箭疾出,势不可挡。

    原以对方会就此放弃箭攻的玄衣卫不得不挥舞手中兵器利刃,以守为攻。

    冷萃的箭尖呈黑,即使没伤及要害,沾了这箭,也是必死。

    作为守方,局势十分被动。

    “杀!只要能杀了玄衣都尉这个逆贼,揭穿他的真面,赏万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队又一队的人马不断地涌上。你方死罢,我方登场,手起刀落间血肉横飞,热血乱溅。这哪里是人?全然如不知死活的的人形兵器,冰冷而又嗜血。

    刀光剑影,嘶喊重重,薛珩和顾修远等人被护在里面,外围的人早已杀红了眼。

    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便是护住薛珩,让他逃出。

    顾修远见己方越来越有不敌之势,不由得咬牙,对旁边的薛珩道:“此次的任务恐怕是个圈套,对方根本就是想将玄衣卫剿灭。”顿了顿,他又道:“不,只怕是针对你而来。”

    薛珩勒马咬牙,被银色面具掩映在身后的脸色极为难看。

    顾修远看着敌方援手不断,不由沉着脸道:“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再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不若这样,我将他们引开,你找机会顺势逃走。”

    薛珩面色极沉,摇摇头道:“我们各自带领一队分头行事,前面有一处峡谷呈易守难攻之势。我们往那处隐匿,兴许还有一丝胜算。”

    顾修远却坚持道:“还是由我去引开他们,只要你在,玄衣卫就不会散。若是真让他们得逞,兄弟们这次的牺牲便白费了。”

    顾修远看着他,沉声又道:“再说此次你功力损耗巨大不比从前,我实在是不放心让你一人行动。”

    玄二也在旁边劝道:“主上,你就答应顾三郎君这个提议吧。”

    薛珩思索良久,而后点头,趁着黑夜的掩映,与顾修远二人快速的交换了行装。

    而后顾修远一声厉喝,模仿薛珩的声音命令道:“分头行动,务必要突围。”言罢,他一扬缰绳,手提长剑,便朝外围而去。

    端王隐匿在人群当中,看着策马带着一队人马冲出的‘薛珩’,眸眼微亮,低声吩咐道:“快,务必要拿下他,今日之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言罢,他敛眸一笑,神色带着几分得意,“玄衣都尉是吗?今日本王便要瞧瞧你的庐山真面目。”

    双方人马很快对上,‘顾修远’这边的人则是朝另外一个方向逃窜而去,只是对于‘顾修远’他们这方人马,那些刺客显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绝大部分的人,都朝着‘薛珩’所在的地方冲了过去。

    薛珩心下微震,却也丝毫不敢松懈,直直策马往前奔逃而去。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一处断崖,断崖之上连接了一道栈桥。

    薛珩等人原本意图驱马上桥,奈何身下的马惧高,无论如何都不愿上桥,众人只好弃马,运着轻功,以极快的速度朝悬崖对面奔去。

    薛珩在队伍的最前,玄五玄六在队伍的最后面,意图断后。

    未过多久,身后的追兵压上,意图往栈桥而去。而另外一边薛珩和玄二等人已然登上了断崖的那头。

    玄五和玄六二人见薛珩即将脱险,不由得对视一眼。

    接着,二人一咬牙,便在栈桥之上挥动着手中的利刃,生生地将栈桥给斩断了。

    栈桥断开,桥身直直往下,落入万丈深渊。

    敌方的追兵很多,近三十人因避闪不及而落入了万丈深渊当中。

    薛珩见此面色大变,心中痛极,“玄五、玄六。”

    玄五和玄六方才在栈桥上挥剑的时候便紧紧的捏着桥上粗如儿臂的麻绳,凭着一口内力死死撑着没能下落。

    敌方追兵人看着这二人,不由咬牙,眸中满是阴狠。

    “给我放箭,放箭,他们二人必须死。”一声令下,万剑齐出,直直朝着栈桥下面的玄五、玄六而来。

    其中也有密密麻麻的箭矢朝着薛珩他们所在的地方射来,玄二见此立刻道:“主上!”

    薛珩眼眶深红,然后咬了咬牙,快速的离开了此地。

    薛珩等人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只是第二日他们便遭到了南秦各郡县的全力通缉。

    此诏令乃是由太子发出的,原因竟是宣德帝在两日前遭到玄衣卫的行刺,玄衣都尉带着玄衣卫连夜出逃。于是太子便下命令全城搜捕玄衣卫。

    同时,玄衣卫的首领被追赶至绝迹,走投无路之下投身断崖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薛珩猛然惊觉,永安城这是有了大动静了。

    未过多久,被玄衣卫‘刺杀’的宣德帝终于清醒了过来。只是这次之后,他的身子大不如前。

    宣德帝醒后不久,晋王犯了大事,宣德帝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晋王贬为庶人,流放于西北,未诏,永世不得入京。

    薛珩等人为了逃捕官兵的搜索,只能恢复了他明面上的楚王身份,借故在永安城附近游山玩水,乘机打探京中的局势。

    就在楚王去洛阳参加牡丹会的时候接到了宣德帝的圣旨,要他去蜀地,同样是未诏不得入京。

    薛珩对此事愈发怀疑,心中暗想着这诏令绝不可能是宣德帝所下。

    宣德帝绝不可能一边宣扬玄衣都尉已然伏诛,一边又让他去蜀地这样愚蠢的事情。

    薛珩怀疑,宣德帝是被人控制了。

    他想要入京,可京中风声鹤唳,戒备深严,防守得密不透风,他压根寻不到机会。

    最后宣德帝派来护送他前往蜀地的人到了洛阳,就连林管家等人也被送了出来,薛珩别无它法,最后只能前往蜀地。

    两个月之后,齐王谋反被擒,被斩于朱雀门外的消息也传入了蜀地。

    宣德帝的身子也愈发憔悴,宣布自己暂时退隐养伤,由太子监国。这个时候太子的身子其实也不大好,宣德帝便指派了端王协同太子处理这些事情。

    在端王协同太子处理朝事的这一段时日内,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一致好评,其中尤其以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党羽为甚。

    又过了一个多月,宣德帝身子枯败,回天乏术,终于驾崩,皇位自然落入太子之手。

    宣德帝驾崩后,太子暂停国务,一心为宣德帝操持丧事,由于悲痛过度,竟生生压垮了身子。不过短短半月,太子已然形销骨立,瘦得不成人形。

    太子缠绵病榻一月之后,年号都未来得及改,便跟着宣德帝一起去了。

    太子弥留之际,将南秦的大好江山托付给了端王,端王惶恐十分直言自己不堪此任,让太子将远在蜀地的楚王请回来。

    太子不肯,以卢氏和崔氏为首的官僚集团更是不肯,最后端王在众臣以及辅国大将军府和东阳侯府的拱卫之下,坐上了帝位。

    太子即位后还未来得及更改年号便去了,是以端王追封太子为永乐帝,谥号为怀。

    楚王到了蜀地之后才发现此处并不太平。按理来说楚王的封地乃是土地,应当去那处才是,可最后却被宣德帝指派到了蜀地。

    蜀地共有三股势力,内乱不断,且民风十分彪悍,他到达蜀地之后便一刻没歇过,满心与此处的势力斗争。

    用了半年的时间,楚王终于将蜀地的势力收为了己用。

    可是在这个时候,端王已然登上了帝位。

    薛珩猛然醒悟,细想着发生的事情,才发现这一切恐怕都是端王所为,心下不由一惊,没想到端王竟隐藏如此之深。

    宣德帝被端王用药物所困,时而清醒,时而癫狂,就在他回光返照,濒死之际,他深感端王之害,于是便趁人不备之际,以中衣为纸,鲜血为墨,写了一封遗诏托付给了陈德。

    陈德费尽千辛万苦,几经辗转,那道以血书写的遗诏半年之后终于传到了薛珩的手中。

    薛珩拿到那道血书之后,咬牙切齿,心中滔天的怒火快要将他吞食。

    这么多年来,他和宣德帝一直都在提防着齐王和晋王,唯恐他们二人会危及到太子,可唯独没有将目光放在端王身上。

    没想到最后竟是这个端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荣登大宝。

    宣德帝、太子全部为端王所害,薛珩大怒,召急自己的所有幕僚,暗自谋划,意图推翻端王。

    端王登基的一月之后便将宁玖封为了皇后,只是宁玖所出的儿子却并没有被封为太子。

    怀化大将军宁晟和辅国大将军孟善二人齐齐上书,多次要求薛昱册封薛翊为太子,端王都以薛翊年幼为由,暂缓册封。

    端王登基的第一个元年,改国号为崇安。

    薛珩在蜀地的势力越来越大,加之崇安帝登基之后,任人唯亲,倒施逆行引起许多地方不满,尤其是蜀地这种偏远之境的百姓,遭到的剥削更为严重。

    楚王在蜀地的时候就深得民心,压抑已久的百姓纷纷加入蜀地意图投靠楚王。

    崇安帝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愤怒,下令贬楚王为成都王,还要求他进京领诏。

    此时楚王羽翼已丰,对于崇安帝压根就不理会,在蜀地依然以楚王自称,将此地治理成了一个国中之国。

    承德帝深感楚王威胁之大,多次派兵攻打。只是蜀道极难,地势易守难攻,崇安帝攻打数次,都以失败告终,加之朝中杂事之多,最后只得作罢。

    崇安帝登基的前两年,对宁玖和她的孩子都很好,但崇安三年之后,他便开始对宁玖的态度恶化了。

    薛昱听闻崇安帝对宁玖所出的孩子越来越怠慢,越发后悔当初没能阻止宁玖与薛昱二人的亲事。

    他隐隐感觉到了不对,让人去寻了一份这孩子的画像。

    画像送到的时候,林管家正在薛珩的书房,此事也不是什么大事,薛珩也没有避讳,当着林管家的面便将那画卷展了开来,林管家正在为薛珩斟茶,看到这画像的瞬间,便僵在了当场,手中的茶也险些打翻。

    薛珩察觉到了异常,抬头问他道:“林管家,这画卷可是有何不妥?”

    经过在蜀地的几年打磨之后,薛珩的情绪愈发难以捉摸,且五官也更为坚毅,一双桃花眼依旧含情,风流至极,但由于他身上的气势,丝毫不敢让让人生出半分轻视。

    林管家忙将茶盏放下,上去抚着那画卷,颤抖着嗓音道:“这孩子,同九郎你小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

    薛珩当即大骇,“真的?”出口的话竟是有些颤抖。

    林管家忙不迭点头道:“绝对千真万确,我还不至于老糊涂到一幅画像都认不出来的地步。若你不信,尽可将此画拿去逍遥谷,让你师傅瞧瞧,他绝对也会和我说出一样的话。”

    薛珩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林管家先是一顿,而后面上扬起一抹喜色道:“九郎,这该不会是你养在外面的哪个孩子吧?不是我说,你这么大个人了,身边连个可心的伴儿都没有,这可不行。不若你将这孩子和孩子的母亲一并接到身边,好歹也有个嘘寒问暖的人。”

    这几年来,薛珩一直在忙着扩建蜀地,收拢周围的势力,压根无法顾及到他自己的身边事。

    每每谈及此事,林管家都喟叹不已。

    之前也不是没有人给薛珩献上美人,最后他都以各种各样的缘故推了。

    林管家看了看薛珩,终于忍不住道:“莫非九郎的心头人便是这位孩子的母亲?”

    言罢,林管家接着道:“你且放宽心,你是什么身份?天底下有什么女子是你得不到的,若是九郎愿意听我一句劝,便只管将这孩子和那小娘子一并拿来便是。”

    薛珩的神色本有些落寞,林管家的话落入他耳中,让他不由得一惊。

    这几年来,各个势力都向他献过无数美人,环肥燕瘦,应有尽有,其中也不乏有容貌胜过宁玖的。

    但薛珩总觉得,那些女子并非是他所喜的。

    刚才听到林管家说让他将宁玖和孩子一并夺回来的时候,他的心中其实不可避免的有一丝欣喜的。

    她与他相识,不过始于一场莫名其妙的意外。

    兴许是有过肌肤之亲,兴许是有过一个孩子……薛珩总觉得她在他的心中总有种不同的感觉。

    他不知什么是喜欢,也不知什么是爱,可他知道他的确是亏欠了他们母子二人,没有做到一个为人夫,为人父应尽的责任。

    薛珩忽而抬头,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林管家道:“你说,若此时我将他们接回,他们会欢喜吗?毕竟我对他们不管不顾……近三年。”

    林管家听此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道:“你顾忌这干什么?你与她二人连孩子都生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其实你只需将她与孩子二人一并接回,一切万事大吉。这孩子还小,感情有的是时间培养,至于那个小娘子,夫妻间有些磕磕绊绊是正常的,你担心这些干什么?再说了,有句话你想来也听过,夫妻间床头打架床尾和,这具体该怎么做,不需要我这把老骨头来教你吧。”

    薛珩闻言,眉眼一亮。

    是了,林管家说的的确有理。

    他们二人,一个本是他的妻,一个本是他的子,他们本就该属于自己。

    薛珩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寻回他们,若是他们不愿意,他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精力和耐心让他们对他改观。

    薛珩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崇安五年冬,攻破了永安城。

    他终于成功了。

    只是,她和他们的孩子,却没等到那一天。

    恍然间,薛珩似乎又看到了他攻破永安城那日下起的鹅毛大雪,那雪竟是永安城近几年来下过最大的雪,落在身上冰冷刺骨,生生出一种无端的萧瑟之感。

    ……

    薛珩只觉得浑身难受,头脑发胀,他觉得面上有什么东西滑过,便伸手一摸,发现满面湿凉。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意识回笼,清楚了自己的处境。

    他这是又入了往生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