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洋做了个请的手势,小奶狗当仁不让第一个冲了进去。
一秒钟后,空旷的空间内,响起小奶狗渗人的惊呼。
“卧槽!”
“这也太漂亮了吧!”
陆飞虽然没有惊呼出声,但深邃的双眸中,鹰隼般的瞳孔已经收缩到了极致。
两百多平方的空间中,只有一个物件儿,那就是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大神龛。
神龛高三米三,宽两米五,深度达到惊人的一米六。
这件神龛体量庞大,雕饰精美,融合了金漆画、镂通雕及浮雕等多种技法,绝对称得上是潮州木雕技艺的经典之作。
大神龛,又称“祖宗龛”、“老爷龛”、“家神龛”。
大神龛放置在祠堂、公厅、大的住宅正厅中心,是供放祖宗灵牌,为时年八节祭祖仪式之用。
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称神龛,小者俗称椟仔。
整体造型庄重,制作精巧,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以金漆木雕装饰最常见,以硬木制作的则多为素雕。
从制作工艺上讲,这件神龛做工极其精湛,上面刻画的内容非常丰富。
梅花鹿和仙鹤的图案,寓意官运亨通和长寿。
喜鹊飞上梅花梢,寓意喜上眉梢。
神龛上雕刻有潮剧《六国封相》的元素,它们都体现了潮州人的习俗和文化。
木雕以木为纸,化木成金,采用多层次镂通雕,密而不乱。
人物如生,潮剧戏起,花开富贵,鸟上枝头,再现了古人美好的原始信念。
潮州木雕的起源至迟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经过明代的发展,至清代达到鼎盛,形成了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风格。
清代中后期,潮州府所属各邑陆续兴建许多高墙大屋。
乾隆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
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民国三十三年《广东年鉴》载:"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富贵之家,住屋必有家庙及书斋。"
志乘所记述的潮汕地区建大屋大厦争夸壮丽这一风气,为潮州木雕艺术的全盛期创造了条件。
兴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历十四年始完成的海阳县金砂乡丛熙公祠和建于光绪年间的潮州城己略黄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致,手法的多种多样,可谓是潮汕地区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也还有此类建筑,如潮阳深洋村的梅祖祠等。
这些建筑物的木雕,真教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而村村竞建祠堂、书斋以及庙宇的结果,又使潮汕处处都有建筑艺术之乡。
羊城美术学院教授在考察潮汕农村民居后,著文说:"在一些木雕比较集中的地方,令人感到村村都像木雕艺术博物馆,家家都像雕刻陈列室。"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鉴轩、陈舜羌等人制作的《三羊开泰》《雉梅五福》《荷塘秋色》《龙虾蟹篓》等作品,一经展出震惊世界。
在那个年代,大英博物馆曾经开出一千九百万镑的天价想要购买《雉梅五福》,都被张鉴轩先生决绝了,而是捐给了国博。
可以想象,潮州木雕技艺,在世界有多么牛逼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