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人早有应对,从容回话:“涵之体弱,多年在京外庄头静养,此刻不得来向您请安行礼,还请王妃娘娘体谅。”
老太太亦是大方相请:“娘娘,请入府上坐。”
闵王妃气质高贵,含笑道:“您也请。”
两亲家再聚,足足隔了七年之多,倒是老太太还年轻时,两府时常往来。
那时候老相爷还在六部供职,位居三品,待一双女儿分别嫁入皇室,自此飞黄腾达、一路高升,先帝在位时已位极宰辅。
闵家入仕虽已过三代,也算得世家官宦,但前几代不过是五六品小小京官,算不得高门贵府。
如今,老相爷主持朝政十数载,膝下更出了贵妃、王妃,更有长孙闵延仕堪堪双十年华官拜侍郎,闵氏一族,早已成为京城第一门户,非常人高攀得起。
祝家大小姐涵之,与纪州王府世子,虽是当今皇帝赐婚,但天家亦是看在祝闵两家世代交好的情分上,才促成这桩婚事。
七年前,大小姐风光出嫁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一转眼,谁能想到纪州王府“落魄”已五年之久。
但落魄二字,委实不该用在闵王妃与郡主之身,母女二人贵气天成,行走在祝家偌大的宅院里,将一众家眷都压在光芒之下,丝毫看不出五年来她们承受着丧夫丧子、父兄离散的痛苦。
诚然,随行在后的祝镕记得扶意说过的话,全纪州人不见王爷父子的尸首,仍相信他们尚在人间。首发
女眷们在大堂正厅说话,祝镕与开疆等人不得入内,王妃更是传话出来,不愿惊动几位老爷,他便派人去父亲叔伯与兄长们跟前禀告,要他们不必赶回来接驾。
然而没多久,少夫人为首,带着韵之几个妹妹,簇拥着郡主款款而来,祝镕几人皆躬身相待,只听大嫂嫂说:“我们请郡主到园子里逛逛。”
她身后跟来王妈妈,显然是得了大夫人之令,与祝镕道:“园中草木丛生,又有池塘水井,老太太命公子远远跟着,护着郡主,莫叫郡主磕了绊了。”
养母用意,祝镕自然明白,不能叫郡主靠近长姐幽闭之处,自然若只是随意逛逛,赏花赏景,断然走不到那么深远之处,但大夫人心内紧张,少不得防范为先。
一行人往园中去,走着走着,越来越靠近清秋阁,祝镕在不远处相随,能看见韵之眉飞色舞地不知说些什么,大嫂嫂性情柔弱做不得主,自然由着韵之瞎带路。
显然韵之是想向郡主引荐扶意,可惜到了清秋阁门外,管事婆子和翠珠却跪在阶下说:“言姑娘带着香橼出门去了。”
韵之心里着急,不管不顾地闯进去,转了一圈果然不见那俩人,再跑出来,老远瞧见祝镕,三哥哥正冲她摇头示意。
这边厢,郡主不以为意,笑道:“我想去见见表姐的孩子们,我这儿还备着见面礼呢。”
少夫人道:“都是几岁的小娃娃,粗鄙顽劣得很,正是爱闹腾的时候,怕吵着您。”
郡主亲昵地说:“自家孩子,疼还疼不过来。”
少夫人便与韵之道:“言姑娘既然不在,下回再见不迟,我们走吧。”
此刻,大堂正厅里,杨氏正满腹不安,方才郡主要去园子里逛,请姑娘们相陪时,她才猛地想起,关了言扶意,还有祝韵之这个祸头子。
只怕一出门,那野丫头就把什么都往外说,就连少夫人也不是她膝下的儿媳,她在这家里,终究是吃了子嗣单薄的大亏。
闵王妃时不时问起涵之这几年过得怎么样,说已经有三四年收不到她的亲笔回信,代笔的书信都说安好,想来孩子连笔也不能提,必定不好。
杨氏虽有应对,难免心虚,所幸老太太尚耳聪目明,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见惯大世面,三言两语,便能撑住这尴尬的场面。
二夫人与三夫人陪在一旁,纵然满心要看老大家的笑话,可王妃何等尊贵,她们也不敢轻易造次,一旦失了体面分寸,也怕会害了自家丈夫和儿子们。
短短一个时辰,宛若千年万年,杨氏恨不得将丈夫书房里的西洋钟转上七八圈,终于等到少夫人带着郡主归来,闵王妃才道:“今日叨扰了,改日我再登门拜访。”
杨氏躬身说道:“不敢劳烦娘娘,本该是我们到王府拜见,方是礼数。”
闵王妃笑道:“也好,只是京中王府多年不住人,且要打理一番,过些日子我派人来请。”
只听郡主在一旁说:“夫人,到时候也请带上我嫂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