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们家的牌子?”我问。
大婶看我:“你想买啊?这是我们家老太太的,你给多少钱都不卖……唉,你能出多少钱?”
我对牌子不感兴趣,花十块钱都心疼,买了也是当劈柴烧。我问道:“你们家老太太,她在哪?是这样的,我想打听一下这个儿童医院的情况。”
“都三四十年的老古董了,你打听那个干什么?”大婶狐疑。
我说道:“你不知道,这家儿童医院以前是孤儿院。我有个姑姑是收养的,据说就是从这家医院出来的,现在我们家正在帮她调查身世,这也是她一辈子的心愿。”
大婶点头:“不错不错,这家医院确实是孤儿院。既然你这是办正事,那你跟我来。”
她带我到了后面一个屋子,里面摆着很多缸,有的缸口开着,能看到里面是牛奶。我大概猜到,这可能是他们家产酸奶的一个流程。
在屋子的窗口下,坐着一个老太太,靠着藤椅手里拿着书正在打瞌睡。
“妈,有人来找你。”大婶喊了一句。
老太太睡得很浅,打了个哆嗦睁开眼,“谁啊?”
她旁边有个小板凳,我拖过来坐着:“大娘,跟你打听个事,城西儿童医院你知道吗?”
老太太摸出老花镜看着我,思路倒是挺清楚,口角也流利:“小伙子,你是谁?”
我把刚才那套嗑重新说了一遍,说是替姑姑找家室。
老太太挺热情:“三十年前,我就在这家孤儿院当护士,说说你姑姑叫什么,我肯定能想起来,我年轻时候记性可好了。”
我想起曾经和三舅驱邪的经历,当时鬼上身的女人叫刘桂芝,便随口说道:“她叫刘桂芝。”
老太太闭着眼想了想,摇摇头说:“没听说过。你确定她是咱们孤儿院出来的?”
我说道:“她说是,她说她还记得几个小伙伴。”
“都有谁啊,说说看。”老太太说。
“有一个叫解铃。”我说。
老太太的眼睛突然亮了,随即又黯淡下来,她靠在椅背上喃喃地说:“解铃,是有这么个孩子。我记得他,脑袋挺大的,小时候可淘了,我记得有一次……”她正说着,停下来笑笑:“不好意思,说你姑姑呢,怎么说起解铃来了。”
“我姑姑说,解铃是个重要线索,要是能找到他就好了。大娘,你再跟我多说点他吧。”我装作遗憾。
老太太道:“解铃本来不姓解,他是后来被收养之后才改的姓,以前在孤儿院我们都管他叫大头。”老太太讲了两件解铃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我听得实在无聊,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谁知老太太脾气还挺大,马上倦倦地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不怎么爱提这个事,陈芝麻烂谷子的,也没人感兴趣。”
我还要说什么,老太太道:“你到兴门中路去看看吧,那里是儿童医院旧址。你说的那个什么桂芝,我从来没听说过,你再去打听打听。”
我再问什么,老太太确实疲倦的样子,开始打瞌睡。
没办法,我只好从屋里出来,那大婶在外面等着,问我问出啥来了。我无奈地说,老太太又开始睡觉了。大婶道:“我妈就是这么个样子,老小孩小小孩,经常耍脾气,你别见怪。”
我说,我再去别的地方打听打听。
从他们家出来,我直接找去兴门中路,一通打听,终于找到一片棚户区里的破烂场,里面堆满了成堆的垃圾,四面垒着黄土墙,铁丝网大门开着。里面有几个拾荒的流浪汉,穿着厚厚的破棉袄,在寒风里分拣破烂。
按照打听来的信息,当时城西儿童医院就是在这里,时光境迁,竟然变成了这么个样子。
我站在破烂场的门口,想象着大约三十年前,解铃还是很小的时候,在这里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笑打闹。
我忽然觉得,来这一趟特别的值,解铃只是一条线索,跨越时间、空间、现实和虚妄的很多事情都能扭结在一起。
我意识到,或许解铃让我来找他的肉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他似乎在冥冥之中,隔着现实和鬼境,在指点着我什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