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黄皮纸。
卫氏按着书页的大小把黄皮纸裁剪了当书的封面,二妞则先开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线装订里面的书页。
先是将书页装订好了之后,再装书面。
装订的样式自然也是比着旁的书本来的,装订完之后,二妞还细心的将书页慢慢裁剪整齐,最后看着成品,顾云浩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比外面书店卖的差远了,但还是比族学里八十文一本的书好上不少。
《幼学琼林》虽然不过两万多字,但他原本就只有晚上那么点时间,加上为了字迹工整,抄书的时候还是刻意放慢了速度,最后,顾云浩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抄完。
之后,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诗》跟《声律启蒙》。
看着还有些纸,顾云浩想了想,就开始抄四书。
虽然现在还没开始学,也还是可以抄了,留着有空先看看。
于是按着四书的治学先后,顾云浩将剩余的纸抄了一本《大学》。
至于其余的书,他也不着急,反正有这个自己抄书装书的法子,等后面没钱买书的时候,自己抄一本用就是了。
顾长光见儿子这些日抄了这么多书,怕书本积了灰,也忙找了一块木头,做了个简易的小书架。
这书架做的很精细,大小也适中,刚好可以放在顾云浩屋里的书桌上。
这样一来,顾云浩也算是个有藏书有书架了。
珍惜地摸了摸这些日子抄好的书,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要是在前世,各种书籍随处可见,买本书跟吃顿饭一样随意,若不是在这个时代亲身经历,哪里能切实体会到纸张书籍的得来不易。
想到这里,顾云浩不由生出一种要好生读书的情绪来。
但事情过去半个多月,也没有人再提及过。
方氏的兴奋劲也慢慢降了下来,大家也都只当顾明良只是一时兴起,不再多想。
这些天家里农活不多,顾长光就去城里给人打短工,卫氏则在家里织麻布,大妞二妞也帮着打络子赚钱。
顾云浩跟三妞正在后院喂鸡,就突然听到前院响起一阵狗叫。
放下了手里的活计,顾云浩到了前院,就见着河对面的三叔一脸着急地过来。
说是喊三叔,其实也是姓顾,跟顾云浩他们家虽然隔了好几代,但也沾着亲。
这三叔原名顾长杰,因着在他们家里排行第三,所以顾氏族里的孩子都唤他三叔,或是杰三叔。
“杰叔,怎么了?”
看着顾长杰满头大汗,顾云浩上前问道。
“幺娃子,你大伯跟你爹呢?”
“我爹去城里做工了,大伯在后山砍柴呢。咋了?”
“可是不得了了,你爷爷摔着了。”
顾长杰一抹脸上的汗珠子,一面着急地喊李氏:“婶子!快些让长荣大哥去城里看看吧,说是良叔摔着了。”
李氏听到外面的动静,也是急急地赶出来。
“长杰,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到底是咋回事啊,可别吓我老婆子。”
“哎呀,刚刚我在村口,碰到隔壁村赶牛车的胡三,那胡三带信回来,说是良叔被派出去收税,在谢家村摔了一跤,叫找人去城里抬回来养伤呢。”
顾长杰三两句把话说了清楚,又说道:“婶子你也别担心,叔不会有什么事的,我先到后山去找了长荣大哥,然后去城里把叔接回来。”
“幺娃子,你大伯出门多久了?往哪边走的?”
闻言,顾云浩连忙指路道:“往小西沟那边去了,走了有一个时辰了,杰叔,要不我跟你一起去。”
“你才多大,瞎添什么乱,好生在家里看着你奶奶,我去找你大伯回来。”
顾长杰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匆忙往小西沟方向去了。
这里李氏早已急得不行,眼圈都有些泛红。
顾云浩也很是担心,想到爷爷毕竟也是快五十的人了,他就有些坐不住。
“娘,要不咱们先去城里瞧瞧?好歹也能先找个大夫看看伤的重不重。”卫氏建议道。
方氏回了娘家,家里现在就卫氏跟李氏两个大人,自然就开始商量。
“娘说的是,阿奶,咱们也去城里看看爷爷吧。”
顾云浩很是赞同卫氏的观点,不论如何,还是要先就医,不然这个时代本来医疗条件就差,要是医治晚了,留下什么病根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