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这个男人和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一些旧衣衫,摸着料子大约是的确良,她随手挑出一件,这是件女式衬衣,按现在眼光来看很老土,但当时估计还是很新潮。

    翻到箱子底下,下面垫着几张报纸,韦澜将报纸扯了出来,报纸的颜色已经发黄,报头是《大楚日报》。这个报纸现在没有听说过,韦澜赶紧瞧时间,顿时吓一跳,原来这报纸发行时间竟然是1955年,离现在整整60年了。

    这还是份老古董报纸,和她爷爷的年龄差不多。

    韦澜忽然起了想窥看那时的新闻,1955年的江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事情在发生呢。韦澜拿着这几张报纸坐在床板上,灯光较暗,字号较小,看起来非常吃力。

    这份报纸的排版与现在不同,许多是竖版文字,横排的少见。头版刊登的是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另外还有江城长江大桥即将动工,以及号召全国广大青年男女去边疆支援建设。

    报纸记载的几乎都是大事件,政治性比现在报纸要严肃得多,现在的报纸除了省级报纸,各大报娱乐性过于强烈,韦澜感觉自己似乎又上了一堂历史和政治课。

    1955年的中国正在飞跃发展中,同样江城也是日新月异。

    韦澜翻到最后一张报纸,这张报纸刊登的是江城的民生,最下面有几篇广告,措词相当文雅,倒像是诗句般。报纸反面是一篇W大教授的人物专访,这教授很出名,韦澜当年也想报考W大,但自知资质有限,稳妥起见就报考现在的大学。

    其实两所大学相隔的不算远,以前周末时韦澜便经常去W大,这百年大学简直是她的人生向往,因此这次考研韦澜坚决报考W大。

    专访下面是一则寻人启事,当韦澜的视线投放在寻人启事的照片上时就仿佛被强力胶水粘住了。

    照片上的男人很年轻,约摸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头发很短,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明亮得就像是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尽管这只是照片,但韦澜感觉自己已经被震撼了,这双眼睛有勾人心神的魔力。

    可是瞬间,韦澜又忽然醒悟,这是60年前的报纸,这个男人和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寻人启事的内容很简单,照片上的男子名叫石中流,1899年出生,建康人,1927年来到江城工作,同年12月与家人失去联系,现今他的妻子李玉芬病入膏肓,希望在临终前能见到丈夫一面,所以恳请有知情人告知下落,或与石中流联系,或石中流见到报纸速回家乡相见。

    末尾留了联系地址,建康市古琴路164号,没有留电话号码,毕竟在50年代电话仍是稀罕物。

    韦澜陷入了沉思,这个石中流看到了寻人启事吗?后来他回到了家乡吗?见到他的妻子吗?他们团聚了吗?这些答案没人知道。

    报纸的一角被捏得暖了,韦澜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张照片上,或者说,留在了那双宛若古井般的眼眸里。良久,韦澜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这则寻人启事裁剪下来,放入自己的钱夹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