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孙淡穿越到明朝后第一次到一座省会城市。
实际上,作为济南府的首府,山东布政使司的所在地,济南城中有着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行政机构:济南府衙、布政司衙门、德王府、河道衙门、提督学政衙门……十多座官衙和贵人的府邸将半个济南城挤得满满当当。
听李梅亭先生介绍说,整个济南府有人口二十三万户,这其中还包括各县的人口。除去所辖各县市民和农业人口,就济南一城而言,不过五万户,二十万人口,也就是后世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
可考虑这年头没有高楼大厦,居民都住平方,整个城市摊大饼一样铺出去,也大得惊人。
能够到济南一游,对孙家这群十四五岁大小的学童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开眼界好机会。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门。如今,来济南考试,又由孙家负担一路上的吃喝用度,顿时将这群孩子欢喜得大声喧闹起来,从他们脸上也看不到半点大考之前的压力。
邹平离济南有两百多里路程,若是在现代,坐汽车,也就是四个小时模样。可在交通不方便的明朝,却是一件大费周章的事情。从邹平到济南,需要坐船。虽然是顺水行舟,可这两百里水道,却走了十几个小时,将孙淡他们折腾得够戗。
孙淡他们在北京时间早上六点就上了船,到下午五点的样子才看到济南大明湖南门。天不是太好,春雨绵绵。雨幕中,湖边,济南府学文庙那一片巍峨的建筑扑面而来。门口有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上书“海岱文枢”四个大字。那四个字饱满有力,隐约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再配合上府学建筑群在微雨中苍茫的气势,可见大明王朝国力之一斑。
文庙前还有左右配坊各一座,坊额分别为“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
听李梅亭说,“海岱文枢”四个大字是成化十年济南知府蔡晟所写的,如果不出意外,孙家子弟二十五那天会在这里参加府试。
李先生指着那一片建筑说:“等你们进去了,然后昂首出来,就算是真正的读书人了。这里是院试的考场,努力考个秀才给我看看。”
船靠岸之后,一众学童颠簸了一整天,脚一粘地,都晕得厉害,身体不好的已经趴在岸边吐得七荤八素。孙淡也觉得有些难受,好在他在现代也是坐惯了车的,这几日天天肉食,身体调养得不错,倒不至于出丑。至于孙浩,这家伙身体特棒,一上岸就大呼小叫,精神抖擞,看得人好生羡慕。
孙家这次来济南有十三个学童,都是上次过了县考那一关的尖子,家族对这次府试和一个月后的院试极为重视,不但每人发下五十文零花,还将孙家在济南城中,靠近德王府的一处院子拨给这一群人暂居。
等到了孙家的济南城那座院子,孙淡才吃了一惊,真是太大了。
孙家济南大院一共有十三个园子,府正中横亘着一条玉带一样的小湖泊。听说,这片小湖泊有河道同德王府中的珍珠泉连通。正是春季,湖面上已有不少荷叶萌发,远远看去,一片嫩绿,风景好得让人惊叹。
孙府院子是天顺一年建的,门前也建有两座石牌坊,坊额分别题为“黄阁调元”和“天恩褒赠”,是当初内阁首辅会昌侯孙继宗的手笔。
当初,他见此地有一眼好泉,地势宽敞,就买了这几百亩地,建了一处宅子作为避暑之地。并将这个宅子起名“通乐院”,取“万民同乐”之意。
加上每年家中都会拨出一笔款子维护,比起邹平老家来,这里的建筑显得很新。孙府平时也没住人,只三十多个奴仆守屋。
说起来,这里的房子没什么用处,也就是京城的两个大老爷回乡省亲时,在这里中转一下。邹平的几个太太也不过是在每年夏季来这里纳纳凉,看看荷花罢了,一年间,真正住人的时间也不过一两个月时间。
现在一下子住进来十三个学童,顿时热闹起来。
严格说起来,济南城的孙府院子比邹平老家的要大些,新一些。至于北京的院子,规模更大。不过,各房夫人和少爷们还是不得不住在邹平乡下,这让孙淡有些不好理解。若换成自己,更愿意住在像北京和济南这样的大城里。信息畅通不说,日常娱乐活动也多。比起小县城里闭塞的生活来,简直就是天上人间。
当然,天上人间这个词在现代可是违禁的,得小心被和谐。
等一众学子住下,安排妥当,李梅亭自去济南府学拜访府衙的官员们,据他说,济南府中有他一个同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