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 游手好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春耕开始了。

    在最适合耕种的时节,庄户门赶着耕牛,妇女们也拿着农具下地。

    他们从天明时开始耕作,直到日头高升,才坐在田埂上稍作休息。老人孩子送来的粗茶淡饭,让他们填饱了肚子,接着就重新拉起犁耙,继续开始他们的耕种。

    这天的长安城外,田野中都是忙碌的景象。

    东乡亭也是如此。

    相比起其他的村子,这里的土地并不是最辽阔的,水土也说不上得天独厚,甚至就连人口也不如隔壁的西乡亭,但东乡亭有个让人羡慕的优势,就是耕牛众多。

    这是因为去年遇上丰收,东乡亭的百姓们不缺粮食。而村子里又有瓷器作坊,可以让青壮年去当长工,赚回不少的月例,甚至就连妇女们,依靠女红的手艺也有不少工钱。

    都说庄户人家勤俭,即便手里有了钱也没什么大的花销,除了修缮房屋之外,就只剩下来购买农具和牲畜。而耕牛是私产,又是好劳力,自然成了村民们的首选。

    今年春耕,东乡亭的每户人家几乎都能赶着自己的耕牛下地。而且不光是这些能够充当劳力的耕牛,还有几头未长成的小牛,跟在劳作的母牛身后,学习着将来的工作。

    这让附近其他的村子很是眼红,而东乡亭的庄户,每当扶犁的庄户停下来休息,也要总要先看向那些小牛,然后擦着汗水,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和满嘴的白牙。

    看到了小牛,就情不自禁想到他们套犁的那天。

    就像看着田野,就想到了秋天里的丰收。

    用钱管家的话说,什么都没有丰收更能让庄户人踏实。

    即便东乡亭的百姓即使不用种地,光是在瓷器作坊做工,和制作团扇就能养活全家老小,但对于庄稼人而言,其实赚再多的钱也没有秋天的丰收,更让人高兴。

    此时,赵启明正站在田埂上,眺望着东乡亭的田野。

    庄户人驱赶耕牛,在田间来回穿梭的景象,让他看着很是高兴。不知何时,他有了庄稼人的思维,看着田野回想起去年小麦金黄的画面,也不禁期待着今年的丰收。

    但是这样的心情,钱管家是没有的。因为老人家经过了几十个春秋,对于春种秋收早已是见怪不怪,而且相比起往年,钱管家还多了个任务,因此更显得忙碌。

    因为赵启明爱吃莲藕,而且侯府出得起劳力,所以今年要开出自留地,种上些莲藕。于是在庄户们为耕种而忙碌的时候,这片水田里正在为了种莲而清挖水塘。

    钱管家是个能人。虽然没种过莲藕,但也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尤其是这清挖水塘的工作,老人见不得有任何的马虎,每当看到有劳力偷懒,总要黑着脸训斥。

    这让站在远处的赵启明收回了视线,蹲在田埂上,开始观察自己的这片水田。

    正如之前所说,这片水田为是种莲准备的,面积足有十几亩,而且紧靠着水渠,引水方便,只要泾河没有干涸,这里首先就没有灌溉的问题,很适合种植莲藕。

    在物质贫瘠的公元前,莲藕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作物。除了曲江边那几个池子,其他的地方很少见到荷花盛开的场景。能赏花吃莲的,基本都是些长安城的达官显贵。

    但现在东乡亭也有了这几十亩莲藕,等夏天的时候,乡亲们也能看个新鲜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夏天能吃到莲子,而冬天能闻到莲藕炖烂的清香。

    想着这些,赵启明不禁有些陶醉。

    但这时,身后传来的脚步声。

    他转过头去发现,是那位种莲的老大爷,扛着农具从田耕上走来。

    “老大爷,又见面了。”赵启明从田埂上站了起来,朝老头打了声招呼。

    老头的眼神依旧不怎么好,停下来眯着眼睛辨认赵启明。倒是在老头的身后,冒出两个小脑袋,似乎是认得赵启明的,乌黑的眼睛亮了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