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子越发艰难了,大家不敢去找张桓,只好一起到刘大林、陈长功处诉苦。
都是所城的兄弟,都是上百年的老交情,为什么不收我们家大栓,他不过是二十多岁了,娶了婆娘生了娃而已,上阵打仗还讲这个么?
再说了,生过娃有了儿子,那打起仗来更有劲头,就算是死了那也有儿子为他戴孝,怎么到了张桓这里反而不用呢?
齐山所城虽然号称两千多户五千多人,但那是刘大林册子上的数字,根本做不好数的。
很多人家是三代同堂、四世同堂,虽然一大家子几十人,但对外那只叫一户。
军户要当执上战场,很多人不会把所有的孩子都报上去,隐瞒人口的现象几乎是公开的,大家都明白,谁也不会多说什么。
张桓他们当时统计人员时,光是在所城就有六百多符合标准的少年,要是加上散居在其他百户所、烟墩的军户,人数还会更多。
现在大家吃不上饭了,眼红那些跟着张桓干的人家,虽然听说孩子训练很苦,可是毕竟是省了家里的粮食,隔三差五地还能往家里带点赏银回来补贴家用。
婆娘们眼皮子浅,整天凑在一起,就是说张家儿子打仗勇敢,挣了五钱银子回来,老安家孙子是好样的,千户赏了两担粮食。
在外面听多了,回家就埋怨起丈夫来,老婆嘟囔,孩子饿得直叫唤,争争吵吵的事情就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人哭着闹着地找丁大镇抚处理家事,让老丁十分烦心。
烦恼的当家人凑到一起,发现问题都是出在千户大人身上,他太偏心了,凭什么我们壮年人不用去用那些半大小子,这不公平!
刘大林和陈长功现在真熊了,这些人在家里吃了老婆孩子的气,虽然不敢朝着他们两个发火,但就堵在你面前,让你赏口饭吃,这事儿怎么整?
正闹着呢,安氏打发张小妹过来找刘大林,说是在水道村买下了一大片田地,需要找人帮忙盖房子,工钱从优,想请刘千户找人帮忙。
这一消息才算是解了刘大林的难题,打发了上百人去了水道,搬石头、运木料,这些活儿正适合那些四十岁左右的劳力去干。
至于其他人,两个人不好作主,主动上门找到了韩成,把情况跟他说了。
韩成想了一会儿,倒是觉着这是个好机会,大家想当兵这是个好事。
“刘叔,陈叔,张桓不在,有些事情咱们也不好定。”
韩成没有拍板,倒是出了个主意,“你们先回去,把所有想当兵吃粮的人立个册子,等张桓回来给他看看,我觉着这事儿有戏。”
想了一下,韩成觉着有些话还是说透得好,“大家想当兵确实是好事,可这兵不是大明的兵,这是我们老大的私兵,跟家仆家奴是一个性质的,回头得跟大伙儿说说清楚。”
听到私兵两个字,刘大林和陈长功两个脸色一变,这才是最关键的所在,现在奇山所城的兵马,全是张桓自己拿钱养着的,这样的兵不是私兵是什么?可是张桓养这么多私兵干什么呢?想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