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殿下……请殿下不要……”步辇载着李承乾回到了内侍省。
“孤知道了。”不用赵狐多说李承乾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不外乎是让自己不要离开。
隋唐本就是暖期,四月的长安已然有了几分夏日的景象。
燥热的不只是天气,长安的大小官吏心里都是焦躁不安的,上至尚书左右仆射,下到万年县令,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们在恐惧皇帝举起屠刀,同样是在长安,七百年前同样有一名太子谋反,结局就是皇帝胜了,太子伏剑自杀,皇帝在关中大开杀戒,数万人就此殒命,坐法受牵连徙流河西者不知凡凡。
他们怕这种事情在重演一次,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安静中,市井里依然喧嚣,东西两市里胡商汉商鳞次栉比,货物摆在店中,丝毫没有感觉到笼罩在长安的杀机。
魏王李泰正在王府里摆酒设宴,身边的文士无不面露得意之色,频频敬酒作诗,一副大功告成的样子。
“臣为大王贺!”王府长史抖擞衣冠,站起身走到中央,举着铜爵一拜。
“为大王贺!”李泰的亲信一起举起铜爵高声贺道。
“饮胜!”李泰挺着圆圆的肚子,正襟危坐的跪坐在首位,脸上全然是得意之色。
李泰无疑是有才的,或者说是才华横溢的,但是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都是文人,写诗作文尚可,但真的要做大事就靠不住了。
这一切都被王府中的仆役宦官看的清清楚楚,半个时辰后,李泰在王府里宴饮庆贺的讯息摆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看到百骑的奏报,李世民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不是做天子的料,不要说和高明相比,就是比起稚奴也不如啊。
不过李世民一开始也没有打算立李泰为太子,喜爱和看重是不同的,李泰的才能不足以掌控这个帝国。
放下奏章,李世民继续批阅着面前的奏章,其中一半都是从天下各道调集粮食至洛阳的文碟。
这当然不是因为李世民要迁都洛阳,而是为征高句丽做准备。
隋唐四代天子,一匡天下再造华夏的隋文帝,雄才大略褒贬不一的隋炀帝,贞观之治千古一帝李世民,大唐领土巅峰的缔造者高宗李治,四代明君废了不知多少力气,甚至于堵上国运也要消灭高句丽。
这当然不是穷兵黩武,从未听说过四代君主一起穷兵黩武,还是两个朝代的君主。
这只能说明高句丽对中原的威胁太大了,自隋文帝损失三十五万大军起,隋唐两代在辽东阵亡了百万将士才灭掉高句丽。
这样的战损在古代中国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是极其罕见的,似乎只有汉匈大战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高句丽虽然名字和高丽很相似,甚至于简称也是高丽,但两者没有任何关系,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人十之七八死于战乱或是被带回大唐,从此高句丽国祚断绝。
贞观十七年的高句丽正处在上升期,南面和新罗交战,北面向辽东的深山老林里扩张,使得许多蛮族附庸于高句丽,它的领土也不是鸭绿江以南的北朝鲜,而是一直向西扩张到辽河,整个辽东半岛都在高句丽的掌控之下,和齐地的莱州隔海相望。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