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权臣之争,就此意外结束。
散朝之后,康平帝留下谢之仪安排北上传旨一事。
韩家三父子自然是要留下来给康平帝助阵,免得谢之仪别有居心的,蒙骗幼主。
而为免孙长玉心生妒忌,康平帝干脆连他也一起留了下来。
孙长玉自知大势已去,只能暂且屈服,预备私下里再好好“教导”谢之仪。
事关重大,君臣少不得一番细细筹谋。
待一切事情商议妥当,康平帝便拟定圣旨,交予谢之仪,吩咐他回府收拾妥当,即刻出发,不得耽搁。
与谢之仪一同出发的,还有小安公公。
小安公公是太皇太后的人,先前也曾救驾有功,但是自打太皇太后逼宫谋反之后,康平帝虽然没有降旨惩处他,他自己却很是惶惶不安,主动请调到别处伺候。
如今见康平帝信任他一如往昔,还对他委以重任,小安公公激动万分,连连跪地叩谢皇恩,郑重领命。
孙长玉和韩彦等人也趁机告辞了。
孙长玉是有话要急着私下里叮嘱谢之仪。
韩彦则是要放着孙长玉与谢之仪私下算计,贻误国事。
……
等到傍晚下衙回府,舒予少不得拉着韩彦询问廷议的结果。
得知谢之仪与孙长玉“闹掰”,并且主动请缨北上传旨督战,如今已经在京卫护送、小安公公的陪同下,轻骑快马地出了京城,不由地十分惊讶。
“谢之仪不是早就投效到孙首辅麾下了吗?此次怎么会站在你这一边?”舒予讶然问道。
韩彦轻笑一声,摇摇头,道:“他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轻易地背弃‘主人’而站在对手这边?依我看呐,他这么做,全是为了他自己。”
此时的谢之仪还不是十数年之后的那个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一颗初入仕途的为国为民之心尚且没有全然被个人私利蒙蔽,要他为了讨好孙长玉而置国家社稷于不顾,他大约也做不到吧。
况且如此一来,将来再遇争端时,只要不是事关原则,不论是康平帝还是他,都会因为谢之仪今日的这点赤诚而不坚持与他为难的。
至于孙长玉嘛……
以两人出宫私语分别后孙长玉的神情来看,虽然谈不上愉快,倒也没有了先前的恼怒,想来是被谢之仪暂且说服了吧。
谢之仪今日这番举动,等于为自己将来在仕途上的“左右逢源”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不是他凭借前世的经验,早就窥破了谢之仪的本性的话。
而且经此一事,朝臣们对于谢之仪临危请命的忠直爱国之举也多有赞誉。在这朝堂之上,想要顺利获得晋升,除了皇帝和权臣的提携之外,良好的同僚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谢之仪大胆一搏,收效甚佳。
当然了,这些猜测,是没有必要跟舒予提及,让她跟着忧心的。
眼下最当紧的,是祈祷王耀祖手下的人能够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早日抵达辽东军大营,将朝廷主战的消息尽早传给镇国公,先将瓦剌的侵扰一举击退再说。
等夏季过了,就是秋冬了。
若是不能及时将瓦剌大军击退,到时候草原进入休整期,瓦剌缺衣少食,为了生存,只怕他们的进攻之势会更加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