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德庇时对连通香港和上海间所有通商港口的定期邮轮项目非常重视,积极推动,使得赵大贵借此机会与德庇时和耆英等人都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在离开上海之前,赵大贵能够接触的最高级官员也就是领事巴富尔和上海道台宫慕久,但以后,就是这两个人面对赵大贵,也要掂量一下德庇时和耆英的反应了。

    若非赵大贵推出的邮轮项目对英国政府很重要,可以借用英国政府的影响力狐假虎威,否则他就是钱再多,也只是被耆英等封疆大吏随意压榨的对象,别想像现在这样能在香港总督和两广总督之间左右逢源。

    获得这么多好处,赵大贵本身的付出也不可小视,在出让库存洋布和苏州产业之后,赵大贵手头本来有八十多万元银元,但光是在香港买船就花了二十八九万元(斯塔克会做生意啊);

    加上买地、买造船厂和在上海投资等,花了十四五万元;

    再加上购买一万多两黄金,补充灵金储备;

    如今赵大贵手中的现金数量只有二十万元,也就是说赵大贵在三个月内就花出去六十多万,当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而且,现在员工多了,产业也多,支出必然比之前只做商行和贸易的时候多很多:

    东方学院的两百名学者的工资水平定得很高,光是其年薪就要每年六万元以上;

    加上其他工人、员工以及维持工厂运转所需的资金,每年至少要支出二十万元以上。

    如此说来,赵大贵手中的二十万元资金其实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运转,如果不能尽快赚取大量钱财,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

    更重要的是,赵大贵希望在1845年年底的时候手上至少有一百多万元的资金,以便能够浑水摸鱼,如此看来今年的赚钱任务很重啊。

    员工的暴增,经营项目的暴增,都带来极为严重的管理问题。

    先说这些学者们的问题,绝大部分西学派学者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大部分只是对西方的历史地理和国家概况比较感兴趣,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之类的,但是基本的数理化知识极为欠缺,就是懂得英语的也只有寥寥几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具备后世小学以上数学水平的学者,只有李心兰、谢尔敦、杨威利等二十人左右,懂得物理和化学的人那就几乎没有;

    就是王韬也更像是业余爱好者,而且还是文科的,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但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理学院的西学教育,只能先从这些应该做老师的学者们开始,接着再教授那些普通学生。

    赵大贵便跟李心兰、麦都思、王韬等人商议,先开办面向学者们的英语课程和数学课程,让麦都思请来一些英语老师,李心兰等人教授数学,至于物理化学等,只能以后再说了。

    能读懂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和十个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然后才能看懂物理化学书籍,不然就是把物理化学类书籍翻译成中文,缺乏基础知识的人照样看不明白。

    还好这些人号称学者,至少中文是没问题的,甚至比赵大主神这样的现代学生强出无数倍,学习英语和数学应该比不识字的人强了许多。

    另外,学院还要组织一批懂得英语的学者,整理和翻译学院的一万三千五百本藏书,编写教材等;麦都思等传教士也被拉来做这个工作,也不求文字多么优美,只要能让人看懂就是了。

    赵大贵为了学院的事情忙了七八天,建立学校的构架,挑选可用的教材等,然后就觉得这事情繁琐无比,根本是个无底洞,就把学校的管理全部委任给学院董事会,也就是李心兰、王韬、麦都思等人,自己只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然后抽身出来管理工人的事情。

    如今招募到上海的工人有五百人,但这些人要做什么,怎么做,其实很不清晰,就是赵大贵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赵大贵从东方学院借调数十名学者---大部分学者到学院后发现自己要从头开始学习,无事可做,很以空耗米粮为耻,赵大贵请求帮忙便很痛快地答应---然后,给这五百名工人登记造册,也就是姓名、来历、所从事工种、特长、职务等全部做成一个表格,作为人事档案保存。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