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巴富尔领事和宫慕久道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先搁置不放,结果出道台衙门回来的路上,就遇到姚书平姚老爷从天而降,先是要垄断英国对清朝的所有生意,被拒绝后又愿意出租自家院落,让英国人意外获得落脚的地方。

    于是,在1843年11月14日,巴富尔向住在上海的所有英国人发出告示,通告英国领事馆业已设立;同时宣布,上海将于11月17日正式对外开埠通商。

    考虑到这时候在上海的英国人特别少,只有二十五人,而且都是跟巴富尔一起坐麦都萨号来到上海的人,这种告示只是英国人的文本教条主义发作的一种体现,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实际上,当时的大部分英国人还都跟英国领事一起住在姚家院子里,如果领事先生开门大吼一声大后天开始开埠了,能起到实际通知效果可能比纸张告示更好一些。

    于是,上海于1843年11月18日,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正式开埠,当时场面静悄悄的,没人剪彩带,没人去庆祝,甚至连鞭炮等没人放一个。

    赵大贵算过时间,自己到达清朝的时间正好是11月18日,然后在19日逛街一天,现在正好是1843年11月20日。

    上海开埠时在上海的英国人有二十五人,其中包括著名传教士麦都萨和做巴富尔翻译的儿子麦华陀,还有怡和、本号、宝顺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七八家洋行的职员(都是坐麦都萨号一起过来的),都是英国人,严重缺乏中方员工。

    回忆起这些事情,赵大贵觉得自己此番造访英国领事,应该能达到希望的目的,其理由有二:

    首先,上海的对外贸易很快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形成难得的巨大风口,只要行事合宜,能在其中获得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英国人带着满腔热血和大量资金、货物到来,却没有任何中方员工做辅助,这会使得英国人会对任何愿意亲近他们的中国人显出极大的重视。

    事实上,按照赵大贵的了解,英国人在开埠初期举步艰难,后来从广州来了一位叫阿林的散商,愿意帮英国人做生意,便立即被视作珍宝,英国商人们凑出八千块银元,让这位阿林创立一家洋行做生意。

    结果,本来只是小商人的阿林建立一家叫义升的洋行,然后把生意越做越大,在1845年的时候甚至垄断上海的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二以上(知了注:上海地方志)。

    考虑到1845年上海对英国的出口额为604万6千元,进口额为519万5千元,这还不包括鸦片等非法走私贸易以及美国和其他国家贸易,可以推测义升行当时的生意做得有多大。

    要不是义升行在1845年就破产,没准就是上海滩的一个巨无霸,传说能在江湖传扬很久的那种。

    老王领着赵大贵和陈小二进去,一路熟门熟路,很快就把两人带到英国人居住的区域。

    只见这地方有好几名外国人在进进出出,忙活着什么,其中一个角落里还有人将洗脸盆放在花坛边上,正在洗脸。

    知了注:终于有位书友投推荐票了,感谢阿须难陀龙王投两张推荐票。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