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浅若不知道当年母后找到的所谓改命之法到底为何,也不相信世间真的有所谓的改命之法。
要说母后是因为那改命之法而死,慕浅若是信的。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小瞧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她会做出的事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但是,母后故去的时间太巧了。
依乌兰图雅所言,母后故去前已经寻到了杨岸勾结襄阳王意图谋反的证据。却在将要呈给父皇时把这证据压下来。
此言虽有引导她将母后的死怀疑到杨岸和襄阳王头上的嫌疑。但从乌兰图雅的眼神中却能看出此言非假。
在将要揭穿杨岸与襄阳王之前,母后去世了。
也因此,慕浅若差一点儿就怀疑母后的死是真的跟这两个人有关了。
但理智告诉她,并不是这样的。或者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这一切巧合的让人心惊,是谁造成的这一系列巧合呢?
还有,乌兰图雅所言中有一点让人不得不仔细推敲。
乌兰图雅与母后相遇时母后还只是成国公府上的小姐。
那年,也是乌兰一族被灭族的一年。而那一年杨岸就与襄阳王有所勾结了。
如今,距母后嫁与父皇也有二十多年了。
也就是说,杨岸与襄阳王勾结到一起至少也有二十年了。
那么问题来了,虽说谋反这种事情不准备个十几年是成不了事的,但是,就凭襄阳王敢明目张胆的插手江湖中朱雀门和灵恩堂的斗争开考。
襄阳王显然不是一个有耐心切有头脑的。
他与杨岸的勾结大部分可能都是由杨岸主导的。
毕竟杨岸那个时候虽然是个户部尚书,但手中无兵,是很难起事的。
而老襄阳王虽然交了兵符并把嫡长孙送上奉京为质,但耐不住老襄阳王在襄阳一带军中的威信实在是高。到如今的襄阳王手中能用的兵马还是很可观的。
再者如今的襄阳王志大才疏又头脑不足很容易被杨岸利用。
但前面也说了,襄阳王并不是个有耐心的。
那么长达二十年的蛰伏,他真的有耐心等吗?哪怕有杨岸在一旁辖制,可襄阳王目中无人也未必会听他的。
是因为什么而导致襄阳王耐下性子苦苦蛰伏的呢?
京中的嫡长子吗?呵,恐怕不是。他既然能做出那种事便不会再管儿子的死活。
毕竟,只要得到那个位子,还会缺儿子吗?
由此,慕浅若慕浅若有了一种预感。
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局。这个布局的人很可能便是自己的母后。
她在实施那个改命之法的同时,用自己的生息为眼,布了一场天大的局。
而它的目的,慕浅若还无从得知。
放下信,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清零过来将室内的灯点亮。
原本昏暗的屋子瞬间变得亮堂起来,慕浅若看着灯罩里摇曳的火苗。
半晌,闭了闭双眼。有一抹晶莹滑落。再睁眼,目光重多了一抹坚定。
她并不在意自己的寿命几何,也并不抱希望于那个改命之法。
她是宣辰的公主,她的命运与宣辰相连。
她会护着这个国家。所有妄图动摇国之根本的人都将被湮灭。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会持续到她生命终止的那一天。
v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