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赵冀问说道:“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往往把他们所运用的辩论技巧称为‘纵横术’或者‘长短术’,其实从刘向所依据的那些史料的书名看,这些书的作者大概就应该是游说之士以及他们的弟子。虽然已经很难明确知晓这些人著书的目的,不过他们既然如此大量和详尽的记录前辈和同行们的言辞,那么显然自豪的认为这是一门独立的学说,可以传之后人,以为楷模,就像孔子孟子以及他们的门徒大量记录二人的言行留下《论语》和《孟子》二书一样。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战国策》更像是游说之士的哲学之书,只不过这种哲学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哲学,更像是一种技巧和方法的展示。”
史子明点上一根烟,半吐青烟,慢吞吞的说道:“你这样说未免以偏概全,《战国策》中还有许多其他事情,比如李牧之死、聂政为知己复仇、荆轲刺秦王等等,这些可都和游说之士没有丝毫关系。”
“我看你这才是吹毛求疵!”叶宪急急的正色道,“这跟刘向所据的资料有关系,他所用的那些资料有些一看书名就知道是游说之士所做,有些却不能断定,比如《国事》《事语》两书,你怎么能断定这必是出自游说之士之笔呢?难道刘向发现这些不属于游说之辞还要将它们强行删掉不成?再者,游说之士也各有各的价值观,战国时燕赵本来就多豪侠之风,重然诺,轻生死,一个出生在那里或者在那里久居的游说之士受到当地风气之影响,倾慕豫让、聂政、李牧和荆轲的为人,把他们的事情记录下来不也是情有可原吗?而且这些篇章在整部书中毕竟只占少数,冀问她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怎么能说是以偏概全呢?到底是谁在吹毛求疵!”
史子明擦擦脸上的吐沫星,一个劲的拱手认错。
赵冀问说道:“我们说的这些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接着向我撇过头来:“对不?”
“那可未必!”叶先生少见的否认道,“我可瞧过不少人,都自称是历史爱好者,什么典籍都读过,一说起《战国策》来便眉飞色舞,好像他真的是苏秦、张仪之辈,可以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取功名、图富贵,让天下靡然而从!”
“齐澍,你自认为是苏秦、张仪之辈吗?”史子明笑道。
“我若是苏、张,想必此刻应该游于廊庙之上,而非处于江湖之远。”
赵冀问向我说道:“我想你也未必有那么蠢。”
“那就证明一下呗。”叶宪昂着头使劲推了推镜框,目光从镜片下方射出来。
史子明夫妇相视而笑。
我说道:“那让我稍稍考证一次历史事件来证明一下游说之士往往言过其实,其作用也被夸大了。那就不妨来看一看张仪——这个最成功也是最著名的游说之士,他的连横策略为秦惠王采纳,并成为之后秦国历代君主所遵循的基本外交战略,最终帮助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很多人读《战国策》都会为张仪的智慧和辩才所折服,尤其是他屡屡欺骗楚怀王,导致楚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一系列失败,使本来国力雄厚的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秦国争衡。
“根据《战国策》几篇策文的描述来看,事情大概是如此:秦惠王执政时期,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亲善,而地处西方的秦国与齐国并不友好,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害怕楚国帮助齐国,于是秦惠王派张仪出使楚国试图拆散齐楚联盟。张仪见到楚怀王后向其提出如果楚国不再和齐国联盟而转向秦国,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见利忘义,大喜过望,欣然允诺,斩断了和齐国的联盟。但当楚国使者来到秦国索要商於之地时,张仪装病不出,秦国回答楚国只有六里土地。楚怀王听闻大怒,为了洗刷秦国对其面子上的羞辱,发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击败,斩首八万,主将屈匄被杀,列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丢失了汉中这块领土。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很快调集部队再次攻打秦国,两国在蓝田这个地方大战,最终楚国再度被击败。经过这两次大战,楚国国力大伤,从此再也无法对秦国发动战略攻势,国土在秦国不断的侵蚀下越来越小。
“这件事被看成是张仪才智的一个集中体现,是他个人导演了一个国家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因为他洞悉了楚怀王性格上见利忘义的弱点,利用丰厚的报偿诱使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但其计策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功,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基础上,即秦国能够有效的应对楚国的报复,否则就是失败的计策。后来秦楚之间因此爆发两次大战,秦国两次都战而胜之,这才使得张仪的计策最终得以成功。但当张仪最初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他是无法料知楚国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报复措施的,更无法预料秦国能否成功应对,他的这种毫不讲信用的外交手腕实际上将秦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在秦惠王时期秦国并没有像后来一样成为足以抗衡东方六国的超级大国,此时的秦国领土大约拥有现在sx的中部和北部、sx靠近黄河一侧的一小部分,以及sc和zq的大部分,楚国同样是实力雄厚的大国,其领土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秦国,拥有现在sx的南部、hn南部的一部分、hb的大部、ah的中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