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43年10月5日。哈尔滨,深夜。
佟琦离开了住所,骑着自行车走了几条街,来到了一排平房前,找到了一个门牌号,看左右无人,敲门,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屋子里灯亮了,一会儿,一个人走到门口,道:“谁呀?”
佟琦道:“我是大表舅派来送东西的。”
屋子里的人没开门,道:“大表舅不是送董其昌字画吗?”
佟琦道:“不,大表舅送的是任颐任伯年的花鸟。”
屋子里的人继续问道:“没有任伯年的山水吗?”
佟琦道:“任伯年最擅长的是花鸟和人物。”
屋子里的人开了门,道:“请进。”
佟琦近了屋子,见屋子里的人是个中年男人,干部模样。没等他说话,那人道:“姜军座不是抓起来了吗?”
佟琦:“是意外。有几个河北来的大烟贩子住进了客栈。公安搜查大烟,怕漏网,都抓了。我和他一起被抓的。”
那人道:“是。我听说客栈老板已经出来了。你为什么放出来?”心里想:大烟贩子?来做工作,伪装成什么身份不好,偏偏携带大烟来东北。混蛋,想钱想疯了。
佟琦:“我在政府工作,是我的上级保出来的。”
那人道:“姜军座有无危险?”
佟琦:“他自己说没危险。我看,只要哪些大烟贩子不咬他,就没事。”
那人道:“姜军座留的东西呢?”
佟琦打开外衣,拿出来一个大信封,道:“我出来后,去他指定的信箱里取出来的。他让我交给你,说是你急需的东西。”
那人背转身,打开信封,看了一阵,回头道:“姜军座留的东西的确是我需要的。多谢你了,兄弟。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佟琦离开了。
过了一会,那人提了一个箱子出了门此时,也已经深了,大街上静悄悄的,现在,哈尔滨政府治理已久,社会承平,根本就不需要军事管制,即便是夜里,人们也可以随意外出。
走了一阵,那人见前面走来一队军人,应该是巡逻队。他不动声色,继续走。巡逻队没有询问他,而是继续走了下去。
那人走进了一条巷子,过了一条街,到了一栋宿舍楼下。现在,只有政府机关,或者公家的人,才可能住这种日本人留下的洋楼里。那人到了大门口,敲了敲门,门卫室歌老头,问道:“你找谁?”
那人道:“我找小孙,孙格龄。”
门卫老头道:“这么晚了,找她干什么?”
那人道:“是好事。孙格龄的爸爸曾经帮助过抗联的一个干部,这个干部如今已经是代理省长了,她可以去找他了。”
门卫老头道:“那可是个好事。你上去吧。”
那人上了楼,到了三楼的一个房间,敲门,屋子里一个女声道:“请问找谁?”
那人道:“我是何士英,来找孙格龄,商量去热河的事。”
屋子里的另外一个声音道:“我来了。”
一会,一个长相很象俄罗斯的的女子开门出来,正是孙格龄道:“原来是你。可是,去热河那里有那么简单?虽然我已经请了假,开了介绍信,可还没有买车票。”
孙格龄高个儿,方脸盘,大下巴,典型的俄国式鼻子,一双混血儿眼睛,黑头发,白皮肤,容貌一般,表面庄重。
何士英道:“火车票我已经买了,是后半夜的一趟车,咱们有政府人员的证件,方便。”
孙格龄小声问道:“不是安排我跟河北来的人走吗?”
何士英道:“河北来的人出事了。我带你走才安全。要快走,否则夜长梦多。”
|
孙格龄,1919年出生,她的父亲是山东掖县人,母亲是沙俄高尔察克一个上校军官的女儿。伪满时,孙毕业于哈尔滨女一中,曾嫁给一个日本职员。日本失败后,丈夫不知所踪。
因为她会俄语,被招为政府俄文翻译,后来进了中俄友好协会工作。
历史上,1945年哈尔滨光复后,孙格龄在国民党哈尔滨市政府担任资料保管工作,因会俄语,常为国民党哈尔滨市长杨绰庵做俄语翻译。
当时,局面混乱,李兆麟等人也在哈尔滨活动,公开身份是滨江声副省长,哈尔滨市中俄友好协会会长。李每次和杨接洽,都是由孙格龄负责联系,孙实际起着杨的秘书作用。其实,她是军统特务。
军统特务了解到李兆麟光复前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认识一个山东人,他有个白俄妻子。这个山东人曾经掩护过李兆麟,为抗日联军做过工作,后来被日寇逮捕杀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