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力道,这地方,根本不用猜,就知道是桓裕。
“三郎。”桓谷喊了一声,顾不上腿上的痛,忙地站起身,只是依照桓裕这狠劲,他也猜到,在桓裕眼中,他这次是做错事了。
果然,桓裕围着他,转了几圈,连着咂舌不已,“我还以为,你回了趟建康,长得双翅膀,不想不仅没长翅膀,这半年时间,功夫倒是落下了。”从前,他一脚,是怎么都跘不倒桓谷的。
偏桓谷听不出话里的意思,只一本正经道:“回三郎,小的没长翅膀。”
桓裕瞧着桓谷正经得再不能正经的表情,眼中还流露出几分疑惑来,伸手就是一掌拍过去,骂了句死脑袋,桓谷的勇猛和听话,不必多说,服从命令,对于军人来说,原本是好事,但他最恨的,就是桓谷听话,永远只听表面意思,每每和桓谷说话,他都觉得费劲,要说他脑子不好使,偏偏又从来不乏谋略。
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能在郑纬手底下,把郑绥悄无声息地从建康带走,瞒得住郑纬两天,这就不简单。
这会子,桓裕也就不和他说其他复杂,索性直白道:“就这么十几个人,你们就想着去新郑,你们连梁州都过不了,更别提去新郑,进入新郑的城界,你若不是长了翅膀能飞,怎么过去。”
桓谷脸上的疑惑解开了,带着几分憨笑,“梁州城都是我们的人,守城的又是桓锦,我要过去,他自是不会拦着,至于新郑那边,我们和高敬那老匹夫交过的手也不少,多少了解他的习性,所以带着郑十娘去见押至新郑的郑家人,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救出来。”
“知道难,你还带着十娘出来。”桓裕瞪了桓谷一眼,昨日接到消息后,他心头一面担心,一面又很窝火,郑五郎的那封信,可是一点情面都没有留,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想他从小到大,还从来没让人这么骂过,连阿耶都不曾,更何况是郑纬那个黄口小儿,偏他又不能辩解。
桓谷是他的人,带走郑绥的,是桓谷和他送去的那十五个兵士。
所以心头的这股火气,都憋了足足有两天了。
这会子见到桓谷,桓谷又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浑然不知错处,他能不来火,只觉得方才那一脚都踹轻了,“我说桓谷,谁给你的胆子,敢带着郑十娘离开建康,敢带着她去新郑。”
“三郎曾吩咐过,说是让我一切听从十娘的吩咐。”
听了这话,桓裕一怒,“你还学会顶嘴了,滚下去,先领二十军杖,再来说话。”
桓谷这次没再辩解,应了一声唯,便直接往外走,去府里的行刑处。
桓裕见了,一时怒极反笑,只是望着桓谷笔挺的背,魁梧的身影,忙地喊了声站住,“这二十杖先记着,你把这次带郑绥从建康出来的事,从头说一遍。”
依照他的理解,郑绥在内院,桓谷过去做护卫,和郑绥的接触也不多,甚至说很难有接触,根据他对郑绥的了解,郑绥是很难信任人,更不要说,还是一个陌生的人,一个养在闺中的小娘子,就这么直接跟着他们这十几个兵士,一路北来,长途奔波。
只要一想想,他都觉得荒唐。
难以令人相信。
桓谷立刻又退了回来,走到中堂,详细说起了这次出门的事来。
桓裕听着,倒是和郑纬写信告诉他的,差不了多少。
只是听桓谷提起,一路之上,郑绥每天待在马上,竟然都没喊一声累,风餐露宿,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桓裕的心头,一边是心疼,仿佛又看到了上回,郑绥从红楼逃出来,那满身的伤,一边又暗暗的佩服这丫头这回的坚忍,这丫头,一旦是她认定的事,就格外的执着,这股子执拗劲,谁都拦不住。
桓裕几乎能肯定,哪怕没有桓谷,这丫头,也会另想法子,折腾赶去新郑。
“这么说来,你是想着来徐州城告诉我一声咯?”听了桓谷的话,桓裕问道。
桓谷忙地点头,“我原本就是想着,来徐州后,再听听三郎的意思,这事接下来要怎么办?”
“你总算还有心,没彻底胡来。”桓裕又瞪了桓谷一眼,“要是你真把十娘带去新郑,看我不亲自剥了你的皮。”说完,又喝斥道:“先给滚下去,等我空了再找你算账。”
桓谷应了声唯,忙地退身下去,脸上带着几分庆幸。
桓裕没有闲心去注意这些,他此刻心头惦记的事,郑绥不愿意进徐州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