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一样。你就跟我说说,你为何要让汪直去辽东督军?”
怀恩淡然答道:“汪总管去辽东督军是兵部的奏陈,内阁商议,陛下恩准的,并非是奴婢让他去的。”
皇帝笑骂道:“就知道你这个老东西不承认。
汪直六月二十回京,
七月初一,你当众抓了福海,在民间和朝野引起一阵轰动,
七月初二,你参奏福海劫掠百姓金皿器物,同日,刘大夏参奏汪直戕害皇子;
七月初三,福海被斩于菜市口,万贵妃大闹昭德宫,汪直抓了刘大夏;
七月初四,朝野震动,汪直和阁臣形如水火。朝会上,兵部奏陈,董山盘踞建州,屡屡骚扰边境,建议派兵围剿,但无奈今年水患严重,漕运那儿又出了事情,只能示以兵威,逼其和谈。因此,内阁和兵部顺势提议汪直前去督军。当前来看,汪直正在这浪尖儿上,他去不仅资格合适,恰好又避过风头。面儿上看,汪直去建州跟你毫无关系,但是,一切都从你抓福海而起。
小小一个福海,竟然让咱们怀恩总管亲自出马去抓人,而且浩浩荡荡的游街示众,从闹市口把他押送回来。外庭那些人,必然会体味其中深意。这些年,汪直行事有失分寸,树敌不少,抓福海,他们便以为是惩治汪直的信号,于是有了刘大夏上书一事。看起来是一个书生闹事,实则是那些大臣投石问路而已。这一步一步,看似偶然,实则是你早就策划好了的,我说的对不对啊?“
怀恩静静的听着皇帝说着,他没有一句反驳。尽管有很多地方皇帝的猜测并不准确。比如:他并没有预料到,会是刘大夏这个书生跳出来参奏汪直,他本以为会是六部某个尚书,或者侍郎。他不知道刘大夏是不是被人鼓动,这样一个监生上奏折,明摆着是抱着必死之心。他曾和刘大夏有过交集,赞叹这个年轻人不仅忠直仁义难得又才能卓绝,一个读书人竟然通晓军事,不是朝廷之中那些空谈书生和酸腐学士可比,如果就这样做了朝廷斗争的牺牲品实在可惜,所以他犹豫半天,拦下了奏折。只不过,奏折的内容不知为何被泄漏出去了,也只能感叹此人命该如此吧。
这些事情确实和他相关,他不能解释,只能点头,欣慰皇帝睿智,笑道:“陛下圣明,奴婢现在做什么,都瞒不过陛下了。”
皇帝摆摆手说:“这还不是你教的好?但是你别转移话题,你把汪直调出京城,又封锁内藏库,奏请遣释放宫女出京,你还要朕说的更明白吗?你办的这件事,到底有多大把握?“
听到皇帝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说,几近于把话挑明,他确信皇帝已经知道了皇子出生的事情。他早该想到,皇帝这些年大大增强了东厂力量,培养了一大批自己的眼线,自己能知道有皇子诞生,皇上知道又有什么奇怪?况且,近日自己这些安排,也确实痕迹太多,怎么会不惹他怀疑?
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本以为早已波澜不惊,没想到,迟暮之年心中依然会浪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