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八章 断桥—段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迷醉在花舞的世界,恐怕一时不会不能醒来。

    深入怀中,从风衣口袋中,掏出一节竹子,只有一指长的泪竹,它能摄魂,亦能安神,是好不容易所得,他经常将之放在口袋之中。

    一阵箫声起,伴随着歌曲、舞姿,天衣无缝的衔接,待到高~潮时,箫声一变,正与曲调争锋。

    歌声悠扬,带着婉转之美;箫声激荡,时急时缓,配合着歌曲此起彼伏,天衣无缝。

    良久,众人似在邵家锦几声急促咳嗽之中惊醒,但又仿佛还沉静在刚刚的歌曲当中。

    二号身体一个激灵,迷茫看向四周,眼角余光瞥到邵家锦此时涨红的脸庞,若有所思,即刻出声唤醒众人。

    众人对于歌声的赞美溢于言表,又对后起的箫声惊叹,可却没有注意到刚刚是从鬼门关的门前转了一个弯。

    并不是说魔音能之将人杀死,而且五十六人都是坏人,当失去了抵抗能力的人,即便是一个弱女子也能轻松杀人,何况她们还不是。

    在二号的带领下,他们离开。

    邵家锦走出,对着蒙古包周围的第五科同志嘱咐两句,自己却猛烈一声咳嗽,嘴中竟是鲜血淋漓。

    喝退上前的几名同志,从怀中取出几枚银针,皱眉间刺入身体穴道。

    他万万没想到纳碎份子会如此凶残,在镖上抹的竟然是龙咆哮之毒。

    传说龙咆哮即使巨龙中了此毒都会为之咆哮,不停挣扎,更何况是凡胎肉体,若不是他道行不浅,又懂银白红杏,恐怕早已下入鬼门关。

    只是,现在身体内的毒素亦让之不能轻松,闭着双眸靠在蒙古包的梁上虚弱不以。

    过了许久。

    或许是银针扎穴起了效果,他睁开双眼,缓缓从地上爬起,问明方向,又向着队伍赶了过去。

    断桥残雪: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

    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

    断桥的由来有很多传说。

    比如神话的一种。

    宋代之处断桥叫它宝佑桥,元代因桥头居住着一对以卖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段家桥。

    传说,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寡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一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寡酒,款待老人。

    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得你们酿出好酒”。

    说罢,取出三粒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

    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新杭,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后来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

    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

    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款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却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两子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一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

    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

    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塌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