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节 书归正传,八路鬼子正上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22,书归正传,接上石楞子他们的正上桥

    咱们说上面的这些闲话的功夫,装扮成鬼子兵的石楞子他们,已经从岸边,走上了田家村桥头。

    咋着又出来一个田家桥?

    这里面,又有一个讲究。

    薛姓的后人,因为祖辈上出过高人,脸上荣光,所以霸道,但是,他们只是对势单力薄,没有硬棒儿人撑腰的小女人霸道,对田家村的人,根本不好使。

    没势没力的人,历来就是滚刀肉,你拿斧子我拿棍,你狠,我更狠,我把门框我怕谁?

    所以,田家村的人,气不过薛家后人的霸道,伸张正义,替天行道,坚决的拿棍,把薛家的人给揍跑了。

    揍跑了薛家的后人,田家村的人,已经忘记了还曾有的“雪”桥,还曾有的“两孔”桥,还曾有的为小女子打抱不平的把薛家人拿棍揍跑的一档子事儿,接管了这座大桥后,紧接着改名,叫做田家村大桥。

    田家村的人,也有硬道理。

    不管怎么说,这座桥,也是皇上建的,皇上在这里建桥,传说出来,田家村的人,脸上也有光,咱这里虽然没出一个草棒子高的人,但是,咱村里,皇上到过,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儿是风水宝地,现在虽然还没出来大官儿名人,但是,保不住以后几百年,几千年不出来,有道是,皇上人人坐,今日到我家呀,还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现在的田家村,就在河西,三十年,三百年,咱等得起。

    再说啦,即使不出大官、贵人,名人,即使这儿,刚年修桥时候的托塔李天王眼瞎,啥也不出,啥也没有,但是,最起码,拆了桥,还有一大堆的松木,可以当柴烧。

    凭嘛你说叫薛桥,它就是薛桥了?

    软得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再对说摸刀就摸刀的田家村的人,讲什么王宝钗、薛平贵,不好使,不信?咱刀儿上,讲理去。

    于是,薛家的光荣的后代,在用官儿,吓不倒的田家村人面前,只好孬种,后退,不再牛不喝水强按头,只好、无奈地,退守到桥东,霸住那块功德碑,再往东,霸住薛桥乡,这个虚名分,继续着和他们田家村的人较量。

    让大桥,就先叫田家村大桥罢了。

    这也是到现在,桥东的薛家和桥西的田家,到现在还治气,还不通婚的缘由。

    在那种年月里,没权,没钱,再没拳头,就像那个被皇上宠幸过的小女子,那就伸出头,让人家拿小刀子儿,慢慢地凌割肉,当茶叶,让人家持续续水的泡吧。

    人家把你欺负死,还会吐口唾沫鄙视说,窝囊,活该!

    石楞子他们,排着队,走上了大桥的桥面上。

    桥建的,确实结实。

    一色的东北的松木,多少年的行走,已经磨得枣红。

    主梁都是陶罐子粗细的落叶松,整根排成,搭在两岸上的,就省了桥墩,也方便了穿过大桥的行船。

    大清河,流到这里,河宽浪大,但,多少年来,硬是没碍着大桥什么事,看来,古代的造桥技能,实在好。

    石楞子的鬼子小队,齐刷刷地走在松木大桥上。

    仍然没引起拦路抢劫的、忙着发财的汉奸们的注意。

    他们倒是惊动了走在桥上的老百姓。

    走在桥上的老百姓,见到这样如狼似虎的鬼子兵,吓得,四下里躲闪,慌恐的眼光里,充满着畏惧,也包含了仇恨。

    不大宽敞的桥面上,立即出现了畅行的道。

    这些躲闪的老百姓,男的女的,个个衣着破烂,面色蜡黄,表情木讷,生活,已经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