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繁星》演播厅的改造工作告一段落,王滨城回了烟海,柳巷是和王滨城一起走的,他和田思思在烟海会和,然后一同飞往北京。
谢子华从两大军区遴选了数十位演员,柳巷和田思思过去是把关定向的,谢子华不像王文杰,经验丰富,有些事他也拿不准。
都梁也来了,除他们四人外还有一个部队中的重量级人物,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部长周伟平少将,他是特意过来看望柳巷的。
原来谢子华回到北京后就一通报告打到了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的领导非常重视,责成周伟平协调《亮剑》的拍摄工作,虽然是挂名但表示着《亮剑》的有关工作不再是北京军区或者盛阳军区的事,是整个解放军的事。
也正由于解放军总部领导的重视,《亮剑》得以顺利拍摄,最后能搬上荧屏。也正基于此,《亮剑》场面宏大,人员众多但还是把投资控制在了二千万元以内,否则不仅拍摄时间无法保证,投资也会追加,这是军事题材电影电视剧的通病,因为你可能等一个班的战士充当群众演员都要等个十天半拉月的,这部分的浪费事先无法估算。
之所以这么重视,就是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能引导收视潮流,总政领导看中了《亮剑》,《亮剑》做到了,随后几年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风起云涌,但还没有哪一部能超过《亮剑》,直到柳巷自己打破纪录。
《亮剑》的战争场面宏大,群众演员多达千人,但主要角色却只有几个,全部是男性,一个是一号角色李云龙,我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政委赵刚,三号是国民党晋绥军团长楚云飞,此外还有几个主要角色。
女性角色其实已经算不上主演,因为她们的出现只是在后面几集,一个是李云龙的妻子田雨,一个是赵刚的妻子冯楠。
上面五人是要在这次遴选会上确定下来的,其余由谢子华和副导演商定即可。
第一天遴选的是男主演,首先是李云龙的扮演者,一共有十三位,都是二十五到三十五之间的年轻军官。
一连看了八个柳巷都不满意,不是书生气太浓就是痞子气太重,他心目中的李云龙应该是一个刚做刚当,有很高的军事造诣和素养,并且充满血性的指挥官,更重要的是,这种血性需要有智慧支撑。
第九个进来的是一个叫李斌的年轻军官,三十一岁,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导演组让他自编自演一段准备突围的情景,他拿捏得恰到好处,富有激情却又头脑清楚,利弊了然于胸。
柳巷给出的结论是:不畏死。
“不畏死”和“不怕死”是两个概念,“不畏死”是在必须死的大前提下慷慨就义,只要一份生的希望还是要去寻求的,“不怕死”是放弃了这份生的希望,或者根本不知道还有生的希望,前者叫“英雄”,后者叫“义士”。
是英雄,一定是义士,而义士,却不一定是英雄。
《亮剑》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是都梁的原话。
又观看了后面四位的表演,柳巷没有发现比李斌合适的,与谢子华、都梁一商议,决定启用李斌做主演。
田思思不发表意见,她从烟海到北京就没发表过意见,她她不懂,一切听柳巷的。
其余两个男主演也定下来后第二天遴选女主演,一个是田雨的扮演者,一个是冯楠的扮演者。
因为田思思的关系谢子华只找了一个扮演田雨的演员,很清秀,演技不错,田思思在演技上要差了一截,但天生的孤傲气质却和田雨很像,此外她还有一种艺术气息在身体里面,毕竟是学中国古典乐器的,天生的也好,熏陶的也好,也是相互影响的。
对于用谁产生了争论,争论的焦不在演技上,而是在田雨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气质,是具有中国传统观念的知识女性还是具有现代女权思想的解放者?
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都梁,他赞成后者,田雨虽然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但她却向往解放,打碎一切不平等的观念,所以她才会嫁给农民出身的李云龙,并不离不弃。
柳巷不同意,道:“都老师是作者,也是编剧,您的应该是权威,但你自己就把自己否了,第一个咱李云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