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宣发刚刚忙完戴宣兵与郭思思订婚的大事,就接到了贵西县革委主任周兴光的电话。
周兴光说:“宣发大侄子,我是周兴光,听出我的声音了吗?”
戴宣发笑着说:“听出来了。周伯伯,你老人家好吗?”
周兴光也笑了,说:“好!一切都好!大侄子,老七订婚的事忙完了吧?”
戴宣发说:“忙完了忙完了!伯伯,亏你还记得这件事,特地派了中朝大哥来跑一趟。发儿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们周家,只有多谢你老人家关心了。”
周兴光说:“什么报答不报答,两家既是世交,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是一定的!不必客气!”
戴宣发说:“问题是我并没有帮到老伯什么,心里一直很愧疚。”
周兴光说:“大侄子,当年你听了周伯伯的话,先后掌控了贵西县和毕威行署的行政权力,努力发展生产,维护社会安定,改善人民生活,受到群众拥戴。做到这一切,就对得起周氏和伯伯对你的关怀和支持了!因为,那些事都是伯伯当年想做而又做不到的。有了你来代劳,不仅让伯伯少操了许多心,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伯伯免受文革冲击!你的功绩,有目共睹!”
戴宣发说:“伯伯运筹帷幄,发儿冲锋陷阵,方能保有现在取得的一切!周、戴两家,早已同气连枝,打断骨头也连着筋,分不清彼此了!”
周兴光说:“发崽,伯伯干脆还这样叫你了,可不管你现在是不是我的领导。你把近期的工作安排一下,让李之君他们代管着,立即回贵西来一趟。措辞就是检查工作,有些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问题,我们爷儿俩得当面商量才行!”
戴宣发爽快地说:“好!明天下午五点以前,我一定回到贵西,拜会你老人家。”
放下电话,戴宣发陷入了沉思。周兴光电话相邀,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呢?第一,不会是两边家里人的事。无论是周中朝兄弟或者是凤儿,要怎么安排电话里就可以说清。第二,不是工作上的事。无论是贵西还是毕威,工农业生产和三线建设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没有必要坐在一起商量。那么,究竟有什么事能让老爷子这么郑重其事呢?
戴宣发点了一支烟,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听说省革委主任周兴业已经升任国务院副总理,难道是哥哥想让弟弟接班,周兴光才要找自己商量什么事的吗?给周兴光补办个地革委副主任的手续?这件事很难办但可以办!又不会让下面知道,更不会让同僚们知道!一切自己经手,让办公室把公章送到自己手中,盖到一份文件上去就行了!这样做或许会担一些风险,但比起自己当年兵发毕威的壮举,又算不得什么了!
想到这里,戴宣发掐灭了手里的烟蒂,走出了办公室。
到了下午,戴宣发已经作好了回贵西的一切准备工作。该安排的事情已经安排完毕,无论自己离开多久,毕威的管理都会井井有条,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丁博华、骆志坚、李之君、李明凯、丁大顺等副主任一向各安其职,既分工又合作,毕威各条战线的工作才会长期稳定,一帆风顺,一再受到省革委领导的表扬。戴宣发是分别上副主任们的办公室交代工作的,这是他一直以来良好的工作习惯,他不愿意老是打电话要副手们来谈事。亲自上门,既给了对方自尊又能敞开心扉交换了意见,往往为各项工作的展开增加了双保险。
门敲响了两下,戴宣兵走了进来。这是兄弟俩的约定,敲两下门就可以进!
戴宣发问:“都准备好了么?明天我们清早动身,五点前要到县城。”
戴宣兵说:“放心!万事俱备,只欠动身!”
戴宣发说:“给老人们带的礼物呢?每家每户都有一份吗?”
戴宣兵说:“当然都有!比你安排的只多不少!”
戴宣发说:“我难得回一趟老家,寨子里每家每户都是要走一遍的!礼物越多越好,尤其是那些乡下必须用的东西。只要车子装得下,多多益善!”
戴宣兵说:“后排只坐你一个人,其它座位全塞满东西了。”
戴宣发说:“思思家的礼物呢?你订婚后初次上门,要表现得大方点。”
戴宣兵说:“也都备齐了,保证拿得出手!回家吃顿饭吧!大嫂打电话了。”
戴宣发说:“好吧!这阵子老下乡,好久没吃你大嫂做的饭菜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