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上的大道理,贾似道如何不知?但是现在听李庭芝这么说,却是连连点头。
“说得好,合兵则强,分兵则弱……大道理都对,只是要合兵却是不易。祥甫,你说,有什么办法把两浙十几万大军合于一处?”
贾似道脸色铁青,忍不住又快步走了起来。李庭芝也微微皱眉,低声道:“太师,两浙几十万大兵是不可能合于一处的……不过下官麾下有六千楚勇和三万武锐军,倒是可以开到临安来。”
贾似道一愣,“那庆元府怎么办?庆元府不守了?”
“庆元府就交给史岩之吧。”
史岩之是权相史弥远的侄子,昔日史弥远执政之时就有满朝尽明州的说法,可见史弥远提拔乡党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史家在庆元府势力极大,子弟门人众多,史岩之得以一呼百应。因此庆元府团练军的实力也是比较强大的,全军不下一万五千人,装备也颇为精新。不仅有大量的札甲和各种军弩,还有不少大炮和天雷箭。
贾似道右手一扬,哼了一声:“区区一万几千人,还能挡住十倍的明军不成?”
李庭芝一笑,摇摇头道:“当然挡不住,不过史岩之也不是个会坐以待毙之人,就算他肯,他们三明史家恐怕也不肯的……到时候他只有把大军开到临安和咱们会师。”
这已经不是什么正常的指挥了,完全是军头之间在互相算计互相胁迫,指挥混乱到这步田地,这战争的胜算自然是不敢想象了。
贾似道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他手里能战的差不多有三万人,李庭芝再拉过来三万六,史岩之还有可能再拉来一万五……差不多就是八万人了。临安城倒是可以守一守了。
“粮食,粮食可够吃?”贾似道问。
“半年的库存总能凑齐,”廖莹中回答,“临安的几个大仓到秋粮上来后总能堆满的,如果明军围城,大不了把城里的平头百姓都驱出去,让他们吃明军的去。这样,省下的粮食就够咱们吃几年的了。”
“这是个法子!”贾似道沉声道,“秋收后要尽可能把粮食运进临安城!就是抢,也要把粮食抢到手!”
抢粮?这临安城外,仿佛没有什么田是属于老百姓的吧?李庭芝和廖莹中对视一眼,这贾似道还真是够拼的。
贾似道接着又道:“群玉,挤兑天道庄的法子可有了?”
“已经在安排了,”廖莹中道,“让皇城司的探子扮成储户,用咱们查抄来的天道票去兑现钱。同时,学生还让人刻了天道票的版子,印了几百万贯……”
廖莹中是刻书大家,家里养着不少手艺高超的雕工,刻出天道票的版子自然不难。虽然不可能和真的完全一样,但还是可以扰乱一下大明的金融秩序如果市面上出现大量假的天道票,那么天道票的流通功能,就会出现问题!那些持有真天道票的商人,也会把天道票兑换成真金白银。
“好!”贾似道拍了拍手,“假票子的办法不错!应龙!”
“属下在。”翁应龙一叉手应道。
“万斤大铳什么时候能铸好?”
“月底之前一定能铸成!”翁应龙答道。贾似道现在很沉迷于重炮,两个月就下令两浙制置司兵器局的工匠铸造万斤大铳。
“有几门?”
“打算一次铸造了10门,运气好的话能成2门。”翁应龙回道。
万斤大铳自然要耗费一万多斤青铜,十门就是十几万斤青铜,换算成铜钱大约就是两万贯。如果有两门可用,那报废的八门还能融化重铸,不过在熔炼过程中,两三成的损耗还是有的。也就是说,两门万斤大炮起码要消耗四五万斤青铜,不算人工,这就是铸炮的成本了。不算便宜,但是对南宋而言,也没有到不能承受的地步。
贾似道猛一挥手,“都什么时候了!还恁般小家子气?万斤大铳给我铸上百门!”
“百门?那耗青铜起码二百五十万斤……临安的府库中拢共只有一百多万贯铜钱,要是拿出那么多铸炮,那犒赏战士的钱可就不足了。”
团练军也是雇佣军,没有铜钱可不行啊!
“那就叫城中富户捐铜!老夫也是在替他们守城!”贾似道顿了一下,“老夫带个头,捐出十万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