霆般淋漓快速,让人目不暇接。
要知道米价为万物根本,百姓可以暂时没有茶盐,但不能没有米,一但米价狂涨,那就是灭亡的征象。
几个县镇的百姓‘造反了’,原因不是因为米价暴涨,而没有饭吃,却是因为一个荒唐的原因,那就是朝廷不守信用,承诺的银子没有,他们忍了,可是将人招了去,却不放回来,这得给他们一个说法。
如果这是在平时,冬天根本没有农忙,拖一拖就能过去了,没想到百姓却正是在没有农忙时闲下来就反了,而且波及面之广,令朝中众大臣感觉颓然无力。
此时把持朝政的皇后又病倒了,他们也没有了替罪羊,只得自己上阵赤膊,毕竟南方是他们的根基所在,绝不能有半点的毁坏。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兵部右侍郎郑余观的疏忽造成,郑余观自请告老还乡,内阁批红同意,东林党在朝中的势力又去其一,杨嗣昌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该是他的东西,虽然晚了一些,可依然还是他的。
眼看着崇祯七年,到处一片烽火连天,就这样磕磕碰碰的过去了吧!
因为红衣军的出现,农民在历史上也有很大的改变,张献忠本该提兵犯四川,后背秦良玉白杆兵威名吓退,可是此时因为洪承畴和陈奇瑜二人一主一辅的配合,硬是将农民军拖在了河南等地,而逃脱不得。
而荥阳大会也提前开启,地点没有变,却因为官军的围剿,而少了很多人,虽称三十六家七十二营纷纷聚拢,但实际根本没有这么多人,只有十多万人左右,共推闯王高迎祥为首领。
李自成本该提出兵进中都的,可是因为红衣军占了凤阳城,此时再去,这一路定然会让官军有了警惕,变得困难,而政治意义也再没有那么有利了,毕竟被人穿过一次的东西,再穿第二次,就会让人感觉有种跟风之嫌。
但李自成终究还是那个有能力的闯王,计策还是那条计策,兵进中都凤阳,就是要行非人之事,敢想别人之感想。
他说出了一番别人想不到的见解,但其中最深刻的一条,那就是南方虽然被红衣军洗劫了一次,可毕竟是繁华之地,且到处是一片乱象,南方就是农民军的一条活路。
张献忠则提出了兵进汉中,出关入四川的想法,可是众人都知道,一山难容二虎,如此强势的一个红衣军,恐怕他们去了,到时他们该听谁的命令,只会被红衣军吞并,所以再没有人提起。
甚至连提出这计划的张献忠也保持了沉默,宁**头,不为凤尾,他们在农民军力当老大,何必去当老二,看人脸色。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恐怕他们真的去四川,不止是被吞并这么简单,很有可能被朱干全部剿灭,正因为他们的自私而教了众人一命,也暂时避开了与朱干的交锋。
农民制定了南下的计划,却也需要其他的力量去牵制官兵,抵挡洪承畴和陈奇瑜两个相得益彰的猛人,同样照着历史的作法,抓阄!历史似乎还是回到了它的轨迹,同样是三路军齐出,而南下凤阳的头领同样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或许这就是偶然隐藏在历史下的必然,也许他们从始至终就作了弊也说不定,但此时谁管得了呢!
三路而行,一路往西抵挡官军,一路往湖广,一路前去凤阳,自这荥阳大会之后,天下在一次的风起云涌。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