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大秦必须依法治国,理念永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朕警告你,别像你大哥那样被儒家思想束缚,他过于仁慈,这不是一个国家继承人应有的行为。诸子百家应当是你统治的工具,而非你的信仰!”

    赵辰默默点头,对嬴政的认识不禁更上一层楼。

    这位千古一帝,不仅眼光独到,而且思想超前,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无不体现其超越时代的智慧。

    此刻看来,这一切皆因他不受任何一家思想所局限,而是把百家思想当作治理国家的手段。

    他崇尚实用主义,反对空谈理论,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更是注重实效与实践。

    他严抓军队装备训练,使秦军威震天下,奠定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基础。

    此外,他还强调依法治国,大力推广法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律令》,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法制化水平。

    他认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途径,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他的法制思想对后世各朝代法律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他还强化中央集权意识,建立了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终结了封建割据局面。

    在他看来,中央集权是稳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唯有集权方能确保国家长久安宁。

    最重要的是,他重视工程思想,力推工程建设,开启了历史上的工程建造新时代。

    他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环节严格把控,确保许多重大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自嬴政始,他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典范,其思想之超前,从两千多年来无数皇帝未能跳出他构建的治国框架就能看出。

    “老爹请放心,我心里清楚自己的定位。

    正如计划书中所述,大秦必然要坚持依法治国。

    所谓‘儒表法里,道以辅之’,也可理解为外儒内法,兼济之道。”

    “外儒内法?”

    “老爹,周王朝为何覆灭?”

    “当然是因为周王室权威衰弱,诸侯坐大,加上礼制崩坏,国力日下。”

    “没错,西周末期,由于外族侵扰被迫东迁,形成了春秋战国的局面。周王朝的衰败,一方面是自身实力下滑,对诸侯管控力减弱,另一方面则是东迁导致诸侯关系重组,从而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

    尽管对于统治阶层而言是礼乐秩序的崩溃,但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却是一次身心解放的机会,小地主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些人虽被称为‘小人’,但并不包括自由民和奴隶。

    接下来百家争鸣,诸侯纷争不休。

    儒法道墨四大流派为主的学术论战与游说活动进入高潮,在春秋晚期,各家的集大成者接踵而至,成为我们今天尊崇研习的圣贤。

    我大秦采纳了法家学说,并结合国情特点,强化军力,兴修水利,最终终结周朝绵延八百年的江山,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此刻,正是我大秦一展宏图、实现天下归一之时。”

    “妙哉!说得太好了,确实到了我大秦统一寰宇的关键时刻。”

    嬴政深感赞同,这些话语正中他心怀。

    “辰儿,你再深入解释一下何为外儒内法。”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述:以外在儒家伦理规范构建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以内在法家手段稳固中央集权统治及权威。”

    “儒家奠定思想等级,法家保障统治地位。”

    嬴政豁然开朗。

    “好!太好了!辰儿你说得太好了!哈哈!”

    嬴政再次畅快大笑,赵辰无疑是下一任秦王的最佳人选,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孩子,儒家崇尚仁政,常寄希望于以同情心教化罪犯,认为人能自觉认识到错误,良心发现而后改过自新。

    然而现实却是,这种做法不仅未能促使人们自觉提升道德水准,反而导致人人无视法律,借儒家道德之名掩盖自己的罪行,这正是周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

    相较之下,法家主张,若罪犯不尊重他人权益,侵犯他人利益,则无需对其权益有所顾忌,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不对别人给予尊重,就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尊重你。

    因此,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惩罚,这是‘公正’原则的具体体现。

    但并非所有犯罪都应当严刑峻法对待,有些情况确有情有可原之处,这时就需要引入儒家理念。法治无情却也需容情,法律虽高于人情,却不能脱离人情。

    如此看来,外儒内法,恰是我大秦今后的治国方略,也是未来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当然,这一理念也要随国情变化不断调整相应的法律制度。”

    “辰儿,有时孤真的怀疑你是否只有三岁孩童的心智?很多道理孤在这个年纪时可是不曾悟透。

    既然如此,你如何看待当今法家理论以及我大秦的法制现状呢?会不会觉得过于严厉了?

    扶苏还有那些儒生们都认为我大秦律法太过苛刻,对百姓束缚过重,六国更是诬蔑我大秦为暴秦,令六国民众畏如猛虎。”

    “此乃儒家虚妄之言!不过是六国为了维持自身统治罢了。”

    嬴政:…………………………

    要不要这么直接?

    不过这形容倒也贴切。

    “父皇,一个文明先进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该国的民众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有多高。

    妇孺皆能颂商君之法!

    儒家所指的恐怕是这个层面,但实则是儒家的一贯伎俩。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逐渐成为一个法律公开、法制严明的国家,相较于其他六国,大秦的文明已经遥遥领先。

    倘若真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那么国家将会因为缺乏法治精神,沦为彻底的‘人治’而非‘法治’国度。

    然而,如果我大秦制定了法律却不严格执行,同样会堕入人治的境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执法不公,这是大忌,一旦法律失去平等性,百姓如何能够信服?谁还会把它当回事?如今六国内部发生的诸多事情足以证明,许多法律在权势面前如同废纸一般无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