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卷一:14章:脚下的路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离家乡只有五六百里地,听说老家的后生去陕甘宁一带找媳妇跟人家说是北京郊区的呢。

    子平回到家,给娘安好电视机,父母责怪他乱花钱,不懂得攒些钱将来给自个娶媳妇用。责怪是责怪,但心里面还是热乎乎的,家穷是穷,好在这几个孩子们都孝顺,也不白生养他们一回。

    子平去子林家串门去看望嫂子和侄子,也想看看子林回来了没有。子林一家住在三间窑洞里,院子不大,嫂子金玲爱干净,院里院外,炕上炕下收拾的干净利索,一盘大通火炕铺着硬塑料花油布,阳光照在炕上暖洋洋的。

    盘座在炕头上正做针线活的金玲见子平过来了很高兴,急忙跳下炕给他沏了一大缸红糖水,她对小叔子们特向热,做嫂子做的很受小叔子们敬重,近年来,她多少也有点年龄了,看到婆家婆婆在闹病、小叔子们打拼的日子过的艰难光景,家有两个大小子真不容易,所以闲话没了,尽力的多照顾这一大家子,好赖子林在吃公家饭,孩子尚小,她的日子不太难过,所以她也就是踏实的过小日子,所以公公德贵走那里也称赞金玲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闺女,有样!

    子平和嫂子拉答了一阵话,说了说他的情况,顺便也把找子林的意思说了,金玲也觉得趁年轻去北京看看也好,大城市机会多,兴许能谋个好营生呢。子平经嫂子这么一打劝,更坚定了他到北京的念头。

    子林回*金玲一说,想起来这码事,便和北京打工的同学老孟联系,正好那同学所在的公司现在那里需要青年人手,让子平去看看。

    子平怀着兴奋的心情在吃了顿全家饭后简单收拾了行李,在爹娘的叮咛中随子林到北京找同学,开始了子平人生又一驿站。

    子林、子平去北京需要从县城里坐火车,是凌晨五点二十分,提前给子安打了电话,准备在他的宿舍呆到凌晨出发,子安急忙跑到火车站买了票,上街买了些熏肉、熏鸡、花生米、炸大豆、豆腐皮、小菜等下酒菜,并借用宿舍其他哥仨的铺让子林、子平来住,专等他的哥哥弟弟来。

    子林、子平坐私人班车下到县城和子安会合,来到子安宿舍里,这是哥仨个第一次在外面聚会,分外高兴,分外珍惜这光阴,亲热的话说不完,哥仨在铺上喝酒聊天,没有父母在跟前,他们就是大人了,面对着尚未走出困境的家庭,还有子安、子平需要面临成家立业的现状,老大李子林不断地给弟弟们鼓劲打气,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些,毕竟是农村的孩子,要想不切实际的做一些高于现状的设想,超越他们的眼界去追求更不现实。

    冬天的白天短极了,夜晚来临的早,哥仨儿聊到凌晨一点才倒头睡去,四点半起来抹把脸哥仨直奔火车站,子安给他们一百块钱让他们路上花,火车开动,哥仨挥手告别,走在了人生旅程。

    从县城到北京近五个小时的车程,快11点子林、子平哥俩在昌平火车站下车,又坐公交车到了沙河镇。北京的冬日天气也是干冷,行人们行色匆匆,哥俩向行人一路打听找到那家叫麦克菲的公司。公司门卫很负责任,非让人出来领他们。并帮助他们联系了子林的同学,一会儿子林同学老孟出来领他们,先到老孟宿舍里等他安排好了再做决定。

    老孟从公司人事处回来说可以了。这厂里缺人手,随时来随时要,这是个新加坡人投资的企业,主要生产加湿器,用于室内空气的湿度调节。活不累,主要是人要有耐心能坐住,老孟大致说了说情况,并请他哥俩在他的宿舍里喝了顿小酒以表诚意。

    第二天一早,老孟把子平领到人事处劳资上建了档,安排好车间工种,并安排了宿舍,办理了上下班卡和饭卡,子林见老孟如此照顾,分外感谢,便嘱咐好子平,让老孟把他送到公交站返程了。

    李子平呆下来了,这里不比建筑工地,人员来自很多地方,方言不同交流困难,都是青年男女比较友善,不比建筑队,工厂三班倒,8小时一个班,活儿也不累,子平就是把组装好的电路板机箱安好,放在检测线上再装箱。生产线流程不容说话,人们都很安静专注,不像工地上嘈杂,但子平还有点不习惯这里的规矩。过了年转眼又一年。这一年的工厂生活,硬是把子平的脸由黑变白了好多,人也微胖好多,工友们戏谑他像是个大老板。

    一天快下班时,门卫喊他到公司门口领人去,有人来找他,他很诧异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谁会找他?是子林哥来了?按说也提前来个信?他疑惑地来到门卫处,呀,竟是他小时候的同村伙伴左晓刚,绰号二野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