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年二月,河南,汝水北岸,葛陂(今河南省新蔡县北)。
汝水现在还在,改了名字叫汝河,是淮河的一个重要支流,由西北而向东南。在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的当时,位于汝水下游的葛陂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格外明显。
洛阳之战后,石勒在那里驻军。
西晋灭亡了,对匈奴汉国来说,剩下的事情就是扫荡晋朝余孽。进而占领中原,经营关中,横扫江南,然后一统天下。然而关中有了刘曜,石勒的任务,就是向南,渡过长江,攻克建业,捉住镇守江南的琅琊王司马睿,然后将整个江南地区划归匈奴汉国的版图之下。
于是,葛陂成了石勒屯兵备战的最佳选择,石勒在那里安营扎寨,征税造船,准备着入淮河渡长江,兵锋直指建业。
宏伟的计划,优秀的将领,最精锐的士卒,携苦县、洛阳胜利之威势,没有人怀疑石勒的胜利会如手到擒来般简单。在当时,连司马睿都相信自己败亡之日不远。
但很不幸,石勒遇上了大雨,而且是三个月不停的大雨,天公不作美,谁能奈之何?总之,石勒和他的大军在连绵的雨水里足足泡了三个月。
果真好大一场雨,及时雨。
和人斗,石勒是胜利者,抓住了苟晞,消灭了王弥,以后还会铲除王浚和刘琨;和天斗,石勒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疾病瘟疫,没吃没喝。还没开始真正的战斗,石勒的军队就已经损失过半了,现在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非战斗减员”。在那个医疗卫生条件恶劣到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就足以要人性命的年代,石勒的军队在大自然面前的抵抗能力,我觉得,有一个词是最好的概括:听天由命。
如果信命,我们真的可以相信,其实,是上天在保佑大晋王朝命不该绝。
古人的战争是很有讲究的,出兵作战要看是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三者齐备,军无不胜。对石勒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了,面对长江天险,先失地利;三月大雨,再失天时;至于人和,没有吃的,没有后勤保障,所谓人和,空话而已。
石勒进无可进。
那么撤退呢?
上一年,石勒兼并了王弥,这在匈奴汉国叫同室操戈,对刘聪而言,未经请示,擅杀朝中大
将,石勒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再多的封赏也掩盖不了石勒和刘聪之间的裂痕。石勒若是就此灰溜溜的退回去,那么刘聪随时有可能旧账重提,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示意,在朝堂上就会有人站出来和石勒深刻探讨有关于王弥之死的每一个细节,到那时,一切也就由不得石勒自己。
前有强敌,后无退路。陡然间,石勒从不断地胜利中陷入了绝境。
在问张宾之前,石勒很想听听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军们的看法。毕竟,石勒很有自己的心思:除了张宾,我帐下就没有能人了吗?
当年随着石勒一起打家劫舍的“十八骑”,此刻已经成了石勒军中骨干将领。老兄弟最可靠,石勒向他们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没人说话。
右长史刁膺上前,没办法,职责所在,干的就是出谋划策的活。“咱投降吧!”刁膺满脸都是深思熟虑后的凝重。
石勒很无语,这就是我的肱骨之臣?
“十八骑”的老弟兄们终于耐不住压抑的气氛,开始说话,“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