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三月(公元1381年),长寿山正值草长莺飞、青山吐翠的时节,山中一片幽静闲适之意。
这一日清晨,天色只蒙蒙有些亮,长寿山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树枝上早起鸟儿清脆的叫声,和着山间的涓涓流水之声,给这宁静古朴的深山,带来一份活泼。
远远的,由长寿山山顶密林深处,走来一老一小两个身影,那老者长髯花白,精神矍铄,身穿淡青色道袍,手执一柄雪白的云展拂尘,给人一种飘然世外之感。
那女童不过十岁左右的模样,头上梳着寻常的双平髻,身穿玫红色对襟长裙,外面罩了一件鹅黄色小衫,更衬得一张小脸如清晨初荷,不染世事。
两人自晨光淡雾中走来,宛若世外仙人。
一路走来,那老者面含宽和之色,那小姑娘则十分欢快,一双清澈如春泉的双眸熠熠生辉。
她时不时的采摘一些路边不知名的鲜花,一边走着,一边做了一个花束,自己戴在头上,想一想又拿下来放在手中把玩。
见那老者只是不急不缓的往山下走,小姑娘像是有些沉不住气,跑上前,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师父,我们今天为什么下山这么早啊?”
那老者闻言,转首看着小女孩温和一笑:“师父之前不是跟你说过,要到悬阳寺见一位有缘人么。”
“哦,我知道了”小女孩恍然大悟的说:“就是师父您之前说起过的那位大将军吧?他今天也会来悬阳寺么?”
“是啊。”那老者望着小女孩和手中把玩的花束和蔼回答。
那小姑娘闻言,高兴而调皮的道:“那么,徒儿今天可以不用练功了么?”
那老者闻言,不由含笑:“不错。”
听了师父的话,那小姑娘难掩高兴的神情:“太好了!”说完便蹦蹦跳跳的向悬阳寺方向跑去。
那老者看着小姑娘高兴的样子,疼惜的目光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心底则深深的叹息一声,手挽拂尘向着悬阳寺走去。
悬阳寺,建造在长寿山以南的角山,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正殿立于悬壁之上。
这个时节,来悬阳寺祈福游玩的百姓,或者吟诗作对的文人已有不少,只是由于时间尚早,寺内香客还不是很多。
那老者和小姑娘来到悬阳寺门口的时候,便看到有几个小和尚在大门口打扫。
两人走近前,其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年轻和尚抬头看到两人,忙迎了上来,双掌合十施礼:“阿弥陀佛,高真人、小滢曦,你们来了。”
被称作“高真人”的那位老者微微颔首:“了慧小师傅,有礼了。”
那个被了慧叫做“滢曦”的小姑娘,也双手合十,笑着向了慧施礼:“了慧哥哥,有礼了。”
了慧向小柳滢曦笑了笑,又转向高真人说:“高真人先里面请吧,师父前些天下山,现在还未回来。”
高真人轻捻了一下胡须:“无妨,贫道此来,是为一位有缘人而来,想麻烦小师傅在侧阁为贫道摆下一盘棋局,不知是否方便?”
了慧闻言,忙向寺内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方便,真人里面请,小僧这就去准备。”
悬阳寺住持一和大师收了七个弟子,了慧是最小的一个,大弟子法号‘了静’,一和大师不在寺中,自然由了静主事,好在悬阳寺更像是隐世寺庙,上下僧人不是很多,且寺风森严,所以一切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了静听闻高真人和小滢曦来了,来见过高真人,听高真人说明来意,便张罗了两个僧人给了慧帮忙。
高真人知道寺中事务繁忙,已近早课时间,高真人便让了静去忙,了静亦未把高真人当外人,施礼告辞,去安排寺中大小适宜。
很快,了慧便在悬阳寺比较靠近悬崖一侧的侧阁中,摆好了棋盘、茶水等物,高真人谢过,了慧也便退了出去。
这高真人与悬阳寺主持一和大师,两人虽然一道一佛,却是二十多年的至交,高真人带着小徒儿滢曦在长寿山隐居,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只是有时会到悬阳寺,或者与一和大师探讨佛道之事,或者两人切磋内力,悬阳寺上下对高真人亦十分尊崇。
这小滢曦的身世,都说是几年前,有人将襁褓中的小滢曦放在了悬阳寺门口,包裹在襁褓中的除了一张生辰八字,其余的什么也没有。
一和大师慈悲为怀,本想收留小滢曦,正好高真人前来,见到孩子的时候,便向一和大师说道:这佛门清净地收留一个孩子确实不便,不如交由自己带回长寿山抚育。
一和大师知道,高真人隐居之处有一对柳姓夫妇跟随服侍,也便点头应允。只是高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