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几天工夫,朱家村的麦子都已经收完了,麦场上摊晒的都是些等着收打、脱粒、晾晒的麦穗,有钱的人家都是用牲口拉着沉重的石碾子脱粒,而一般人家只能用人力拉着石碾子来脱粒了。
剥除了麦籽剩下的秸秆,堆成了小山一样的麦秸垛,下半年农家人便用来烧火做饭。
锦卿一家趁着这个麦收拾了不少麦子,磨成粉足有三十来斤,接下来的日子,主食杂粮饼子中也掺了不少细细的面粉,吃起来也不那么咯牙了,加上锦卿和刘嬷嬷这段时间也攒了点钱,一家人的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
锦知愈发的缠着锦卿,就连锦卿出门卖药都要跟着她。锦卿倒是挺乐意带着这个小尾巴,走街串户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寂静的田间小道上走着,有个能跟自己说话的小尾巴真是不错。
而且,刘嬷嬷在家要纺布要种菜,再加上照看锦知,也有些忙不过来。锦知正处在好玩好动的活泼年龄,若是只让他待在家里,怕养成他憋闷的性子,出来转转走走,对锦知也好。
锦卿的母亲留下来的那一箱子书,锦卿把竹箱子腾空后,书就被她堆到角落里了。现在锦卿的生意慢慢稳定了,便想起了那堆书。
在锦卿的观念里,七八岁的孩子都该上小学接受教育了,她也想把锦知送去读书,这个年代比起锦卿所处的那个年代,更讲究出身和受教育的正规性,倘若不经过科考,根本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做生意虽然也能发财,可商人地位低,看朱老货就知道了,虽然有点小钱,但众人都不怎么待见他,况且锦卿家里也没那个本钱去让锦知去做生意,锦知也不见得是做生意的那块料。
锦卿更不想让锦知当个睁眼瞎,将来靠着卖力气给人打工或者到大户人家做奴仆挣钱,可朱家村没有私塾,最近的私塾也要到县城里去上。
锦卿打听过了,光是束脩一年就得一两银子,再加上从朱家村到县城路途遥远,不可能让锦知来回奔波,必定得在学堂附近给他租间房子。
锦知这么小,刘嬷嬷也得去跟他住一起照顾他,这样一来,家里只靠她来维持三个人的生活,然而至少从现在来看,是不可能的。不是族长那样的人家,普通农家很难供的起一个读书人。
锦卿随手翻了几下母亲留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些诗词歌赋的书籍,虽然长时间压箱底有些老旧发黄,但字迹都还清晰可辨,繁体字也难不倒锦卿,锦卿就打算卖药的空隙教锦知识字,上学堂的事只能拖后再说了。
田间地头,小树林里,任何地方都能成为锦卿教锦知学字的地方,锦卿惊喜的发现,锦知相当的聪明,一天能学十来个字。没生意的时候,锦卿就翻书,尽量找一些笔画简单的字教锦知,而有生意的时候,锦知便自觉的蹲在一旁,用树枝在地上反复的练习刚学过的字。
锦卿翻了良久,终于在被她翻的破破烂烂的书里翻到了锦知名字的繁体字,两个人蹲在村边的小河旁,在河滩松软的泥土上,锦卿先写下了“锦知”两个字,又握着锦知的手,手把手的又把字重新写了一遍,指着字念道:“锦知。”
锦知挥着树枝笑道:“原来是我的名字啊!”锦卿笑笑,刚要说些什么,就听到有人惊奇的叫道:“这丫头居然认字?”
锦卿抬头一看,一旁站着的一袭白色圆领罩袍,长发束顶的好看公子,正是前两日帮她要回阿七的诊费的公子,而开口说话的那个,是个身穿绿绸衫的男孩,长的颇为精致漂亮。
锦卿连忙拉着锦知站起来给那公子行了礼,连声感谢他那日相助,一旁的小公子跺脚,叫道:“还有我呢?是我帮你把钱要回来的!”
锦卿这才注意到那小公子,眼珠微带着熟悉的蓝色,可脸上却光光滑滑的,跟那日满脸痘子的小男孩大相庭径,以至于锦卿一开始压根没认出来是他。
名叫阿成的少年见锦卿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立刻猜到了这丫头分明是把自己给忘掉了,气的别过脸去不理锦卿。
一旁的白衣公子对锦卿笑道:“说起来我们还要谢谢姑娘,多亏了姑娘的灵药,阿成的脸才好了起来,之前看过了多少大夫都没效果的。”
锦卿也没想到这个类似于阿司匹林的药物祛痘效果这么好,大概是古代人没用过那么多的药,对药物没什么抗药性,才有这么好的药效。
锦知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两个公子,一个劲的往锦卿身后躲,锦知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穿的这么好的公子,一时间心理上都有些胆怯了。
那白衣公子看着只露出一双黑亮大眼睛的锦知笑了笑,对锦卿说道:“我姓叶,叫叶玮安,这是我弟弟叶成。”
锦卿微微有些奇怪,这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